原來幾十年前的關中大旱,疑似穿越者前輩的田氏,也曾經嘗試過救場。

只不過,面對著掌握巨量財富和輿論話語權的清流世家,勢單力薄的田氏,連第一輪的輿論攻勢都沒有撐下來!

二十年前關中大旱,顆粒絕收,作為穿越者的田氏也提前幾個月預測了旱災。

所以她通知自己的家人,提前花錢從南方几個不會受災下州郡買了糧食。

然後靠水路運到洛陽周邊存起來,準備在旱災發生,豪強乘機壓價兼併的時候官方出面兜底,不讓局面失控。

南方的州郡過去幾年間也有存糧,所以田氏為了不引起別人跟風采購,炒高糧價,再加上自己的錢財並不多,只先採購了第一批足夠穩住局面的糧草。

而南方的糧食普遍成熟較早,等災情真的嚴重了,南方的糧食也成熟了。

到時候她又能用在北方售賣糧草回攏的資金,在南方低價購入大量糧草,徹底解決受災州郡的糧荒。

這一操作,田氏只要付出糧草轉運的損失,而對於水路直達的洛陽,這一成本完全是能夠負擔的。

雖然不知道,系統為什麼要把田氏的經歷描述成小言故事。

但是從那歪斜的字縫裡可以發現,田氏也曾提議過重建長平倉,復前朝均輸送之舊制度!

比如這次災荒之前,田氏也有和皇帝說過要有備無患(她又不能直接和皇帝說我知道幾個月之後會大旱),但是皇帝知道皇權已經很難管到州郡,設定常平倉不到災年也被貪完了,為了不一定會發生的旱災做這樣的準備沒必要,所以並沒有採納田氏的建議。

因而,田氏只能靠自己的家財救場。

但是與國家體量相比,她自己的身家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要完成兜底不能一開始就救場,否則豪強就可以靠自己的錢賣光田氏的米,繼續操縱糧價。

只能糧價上漲超過一定範圍,田氏才能下場兜底把米價砸下來。

田氏如此之,也是希望能透過這一行為引發逐利者自發向關中賣糧食的風潮。

只要關中糧價上漲,利潤超過運費,且有田氏帶頭,其他地方的商人就會自發向關中賣糧,很大緩解朝廷的壓力。

世家們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為了逼田氏提早下場,他們就利用之際所掌握的輿論的力量,將田氏名聲搞臭。

這樣如果田氏提前賑災,就是在他們的痛罵中幡然悔悟,或者懾於輿論壓力被迫放糧賑濟。

好名聲都落到他們自己的頭上。

而且此次之後,田氏救場失敗,他們可以繼續操縱糧價,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田氏堅持,那麼她的名聲就徹底臭了,他們就可以藉著“懲處黑心商家”的名義暴力查抄田氏家產。

至此,外地糧商不敢向關中買糧食,田氏也無法回籠資金,且糧食也落到了他們手中。

這是陽謀,田氏就算看出來了,也沒有辦法改變什麼。

田氏作為男權社會中的女性,有作為清流們最喜歡用來刷聲望的皇親國戚,在輿論上天然地處於弱勢。

所以清流們動動嘴打出的輿論攻勢,對她傷害極大。

尤其是他們將田氏囤糧一事散播出去,故意散播給太學生們。

一者太學生都是熱血青年,他們都有一個“不畏權貴,致君堯舜”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