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熊很清楚朝廷如今朝廷與各地的藩王越來越緊張,已經有不少朝臣陸續提出削藩之策,儘管這些奏摺都被皇帝留中,可是皇帝曖昧的態度卻讓人浮想聯翩。

在吳應熊的內心裡,非常不希望朝廷與父親決裂,父親已經是親王爵位,世襲罔替, 升無可升,眼下手裡的軍權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

若是父親能夠痛下決心放棄手中的權力,允許朝廷對關寧軍進行拆分,吳家的富貴必定會與國同休。

可是一旦與朝廷決裂,去爭奪天下,就算成功又能如何, 父親都六十多歲了,還有幾年好活。至於自己繼位當皇帝,吳應熊做夢都沒有想過。

對於吳應熊的固執己見, 夏國相也是非常的無語,既然吳應熊無法勸說,那就想辦法將內兄的兒子帶回去一個吧。

“既然內兄不願離開京城,不如安排一個世孫回到雲南,在王爺膝下承歡,也讓王爺享受幾天天倫之樂。”

這個要求吳應熊猶豫了,他覺得夏國相所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兒子回雲南也算給兒子一個選擇。

番茄免費閱讀

萬一有一天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自己被朝廷拿問,還能有一個兒子承繼香火。

“我想想辦法吧,畢竟公主的兒子離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出一個充分的理由,不然會引起朝廷不必要的猜疑。”

夏國相點點頭道:“那好!內兄有什麼緊急之事需要傳遞就到天橋夏記南貨鋪尋人傳遞, 我們的暗號是......”

吳應熊記下之後, 便匆忙離去, 夏國相知道自己來京城的任務沒有完成,內兄的心已經偏向了朝廷這邊,儘管是礙於親情暫時不會出賣吳氏, 終究還是有些靠不住了。

夏國相又在京城安置了一番京城暗線的佈置,留下留守的人員之後,便起身返回雲南。

回到雲南之後已經是康熙九年(永曆二十四年)的盛夏,朝廷建議削藩的聲音已經是此起彼伏,成了公開討論的話題。

滿清朝廷與藩鎮的矛盾已經漸漸地浮出水面,不再是遮遮掩掩,天下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出滿清朝廷與藩鎮之間必然會有一戰。

鄭氏這兩年的時間日子過得很平穩,西方的狗咬狗戰爭,使得他們一盤散沙,即使是紅毛夷與鬥牛國如何在西方國家遊說,始終無法說服各個國家組成聯軍對付鄭氏。

尤其是還有一個在與鄭氏的貿易活動中獲得大量好處的約翰牛在其中攪局,攪屎棍的稱號已經初具規模。

在各方都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之下,鄭經難得的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唐婉兒與錦瑟為鄭經生的兩個兒子相繼出生。

鄭氏終於有了合法的繼承人,鄭氏上下一片歡騰,老實說鄭經的年齡已經不小了, 在人均壽命三十多歲的古代,到永曆二十四年鄭經已經二十八歲, 再不能生出兒子會極大的動搖鄭氏內部的穩定性。

這兩年多的時間,由於吳軍加大了對鄭氏的人口輸入,使得鄭氏各地的人口規模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中承天府的戶籍人口已經達到了壹佰伍拾萬人,瓊州府的戶籍人口也達到了一百三十萬人,舊港與滿剌加的編戶齊民人口加在一起也達到了歷史性的五十萬人,就連呂宋府各地編戶齊民的人口也達到了二十萬人。

鄭氏地盤上的人口達到了三百五十萬人,按照二十人養一兵的要求,鄭軍能夠在戰時動員起十五萬大軍。

這個規模的軍隊雖然說席捲整個華夏大陸不可能,但是控制一兩個省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短時間內鄭經並沒有與滿清或者吳軍決戰的想法,讓滿清與吳軍雙方互相消耗,鄭軍坐收漁翁之利才是對鄭軍最有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