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王,這自來水工程還做不做了,不能因為百姓不願意就將城市建設停下來,畢竟百姓是愚昧的。”

“治理國家是一門大學問,不是對錯這麼簡單,百姓確實愚昧,這也是寡人一直要推行全民教育的原因。

不過再愚昧的百姓也能看到利益,我們這些上位者看的是長遠的利益,而百姓看的是眼前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我們就要兼顧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

就拿自來水工程來說,官府投資自來水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工程,可是短期內百姓是不會理解自來水的方便。

那官府就要做一個試點進行安裝,比如一些在舊城改造中一些雜亂無章的住房需要進行拆遷重建,這些重建的房屋可以直接將自來水接入。

這些新建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會分給原本拆遷的百姓,大部分房子都會做為商品房進行銷售,對於房屋買賣華夏百姓非常熟悉,自古華夏就有房屋交易,甚至還有專門為房屋買賣成立的牙行。

思路客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由官府主導公開將房屋進行商品化,只要我們宣傳到位,天津的商品房買賣試點就會大獲成功。

當老百姓看到這個標杆式的新式住宅專案帶來便利性和舒適性,都會以能夠入住新式住宅為榮。

這新式房屋的第一批住戶就是天津的各級官吏,這些為華夏華夏服務的官吏必須集中住在一起,既方便管理,也能減輕安保難度。”

其實鄭經的這種建議對於古人來說一點兒都不稀奇,不就是在展開之前先搞一個試點,等到試點成功了再逐步擴大。

不過這種辦法絕對好使,老天津城的第一批拆遷戶在一年後都領到了新房的鑰匙,按照拆遷時候的規定,不管家裡有多少口人,只按照原來的房屋大小進行新房分配。

同時按照戶籍人口的多少補償拆遷這段時間的租房費用,新式住宅專案是鄭經參考了後世的小區住宅建設經驗,不過房屋只有三層高度,建的太高建築材料很難承受高度的壓力。

即使如此,這樣成片的三層住宅,也成了天津的一道風景線,隨著第一期工程的完工,天津城的第一批拆遷戶拿到了新房的鑰匙。

新的房屋與老百姓的老式平房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新式房屋採用了新式的獨立供暖系統,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土暖氣。

至於百姓要不要取暖那是老百姓自己的自由,官府並不干涉,由於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煤炭進行取暖。

為了滿足城市的煤炭需求,華夏工業部門,在控制區內四處尋找煤礦,在工業部門在永平府發現了一座大型煤礦。

同時又在永平府的遷安等地發現了大型鐵礦,這可把工業部門高興壞了,這樣的條件簡直就是昌化——鴻基煤鋼聯合體的翻版。

何斌立刻從各地抽調精幹的工業力量趕赴永平府,開始搭建生產班子。

同時,天津途徑永平府到山海關的公路也在有條不紊地施工,兩年的時間已經修到了永平府灤州,正好修到了煤礦附近。

永平府的煤炭源源不斷地透過這條高等級公路輸送到天津,保證了天津的燃料安全。陸路運輸的成本比較高,在鐵路還在研究當中,水運就是最理想的貨運方式。

何斌親自坐鎮灤州指揮灤河的水文調查與河道清淤與拓寬,使得灤河下游河道能夠通航一千料以下的平底內河船隻。

水運的發展推動了永平府鋼鐵產業的發展,何斌將鋼鐵廠選在了灤州煤礦的旁邊,從遷安等地開採的鐵礦石,經過初選之後,運送到灤州進行冶煉。

灤州因為有了煤鋼聯合體,一下子就從原本的邊塞小城成了華夏重要的重工業城鎮,州城的人口持續上漲,對周邊的鄉村形成了虹吸效應,就連府治盧龍縣城也在灤州的虹吸效應下暗然失色。

滿清的永平府知府如今更是成了一個擺設,除了每年黃冊上規定的稅收之外,永平府收不到一兩多餘的銀子。

只要他敢向百姓攤派,百姓就往華夏的治下跑,永平知府多次向京城上疏,請求朝廷與華夏方面交涉,然而忙於遷都的滿清朝廷哪裡有心思管永平府這個註定會被華夏控制的地方。

從條約簽訂的那一天起,滿清上下就有了共識,那就是永平府與登來二府已經不再屬於朝廷,南北的兩條路一修,朝廷任何的人事調動都要經過天津總督府的批准。

等於一舉一動都在天津總督府的監視之下,再加上公路附屬地的加持,這些地方就成了飛地,指望現在風雨飄搖的滿清朝廷能夠對飛地能有多大的影響力。

永平知府在發現回力迴天之後,非常識時務地投入了華夏的懷抱,這位知府姓常名文魁,遼東廣寧人,是典型的滿清入關後提拔起來的遼東漢人。

要說漢人裡在滿清陣營裡得利最大、感情最深的當屬遼東漢人,滿清入關後的用人順序是首選滿洲、其次蒙古各旗、其次遼東包衣、其次遼東漢人、最後才是關內的漢人。

若不是被逼無奈,常文魁斷不會選擇投靠華夏,何斌通譯出身,長袖善舞,雖然對常文魁不怎麼喜歡,但是卻依然以禮相待。

以後滿清的官員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誠者,總不能全部打入另類,也要適當的啟用一批,以安天下人心。

常文魁這樣算不上什麼正途出身的文官,反而比那些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員更容易轉變思想,何斌將他留在身邊當做幕僚,對周邊地理、人文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便向常文魁詢問,雙方之間的相處也算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