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給朝鮮的這個承諾,讓朝鮮君臣感激涕零,與滿清的只知道盤剝一比較,朝鮮上下頓時感覺這才是親爸爸啊!

除了青瓷這個大單之外,還對朝鮮生產的原木、毛皮、野山參等進行了採購,鄭經像個善財童子一般在朝鮮的大肆採購,讓朝鮮上下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滿血復活。

鄭經君臣在漢城受到了朝鮮國王的盛情款待,一次次挽留,希望鄭經能夠在漢城多盤桓些日子。

俗話說錢能通神,鄭經的大筆撒錢換來的朝鮮上下的一片讚譽,而對於華夏來說,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就是雙贏的局面,未來的東西方碰撞,不能單獨依靠華夏一家與西方列強對抗,而是需要整個整個華夏圈的所有國家。

華夏的這個圈子做的越大,華夏文明圈在世界的影響力就越大。天下那麼多的土地華夏佔不完,也管不過來,與其白白便宜了西方列強,不如讓忠誠於自己的小弟佔據。

在雙方談到最深入的軍事層面時,朝鮮君臣看到華夏陸軍整齊的軍容,以及海面上威武雄壯的軍艦,便提出了希望華夏幫助朝鮮完善國防建設,並提出採購華夏武器。

有了與安南北鄭和吳軍的軍事合作經驗,雙方之間很快便達成了軍事合作意向,朝鮮提出按照華夏軍隊的表徵先採購兩個鎮的全套武器進行裝備,並且由華夏軍官進行指導訓練。

同時朝鮮水師,也希望採購華夏的軍艦,進行自家水師的更新換代。最大型的戰艦華夏不會賣,朝鮮也裝備不起,於是便選擇華夏的大型夾板船做為朝鮮的主力戰艦,配合小型夾板船組建新的水師艦隊。

朝鮮剛剛從華夏手裡賺取的銀子,還沒有捂熱乎就又被華夏掏了出去,可是朝鮮上下卻都認為是自己賺了。

結束對朝鮮的成功訪問,鄭經率領艦隊到濟州島與華夏主力大軍匯合後,一路西行進入來到天津港。

事先得到訊息的何義帶著天津的文武官員早早便等候在了天津軍港的碼頭上,時隔兩年的時間再來天津,天津已經大變樣。

原本簡陋的碼頭已經實現了混凝土硬化,深水碼頭能夠輕鬆停靠‘天津’艦這樣的大型軍艦,已經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型軍港。

做為華夏統治北方的中心,華夏重點打造天津,力爭將天津打造成北方第一重鎮。

如今的天津有三大支柱產業,第一產業是曬鹽業,天津周邊優良的光照條件,是理想的曬鹽基地,能夠大批次的生產食鹽。

第二產業是水產品深加工,渤海灣是天然的漁場,大海里有數不清的魚蝦,後勤部在天津成立了水產罐頭分公司,專門進行海產品的捕撈加工。

第三產業是毛紡織業,從草原上獲取的羊毛在大城子經過粗加工後便運到了天津進行深加工,草原上的蒙古細毛羊的毛質雖然趕不上鬥牛國的尹比利亞綿羊的品質,不過生產低端的毛呢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支援毛紡織業的發展,鄭經下令海陸兩軍的冬季軍服必須使用天津生產的毛呢面料,毛呢面料厚重,並不受達官貴人喜歡,可是北方的窮苦百姓卻非常喜歡,價格便宜又結實耐磨,非常符合老百姓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習慣。

有了這三大產業的支撐,天津的人口就跟吹了氣球一般短短兩年時間就膨脹起來。圍繞著三大產業服務的各種小商販在天津形成了聚集效應,天津原有的城池已經無法滿足天津發展的需要。

天津城開始向外擴張,城牆已經影響了城市的通行效率,在得到鄭經的許可後,天津總督何義決定將除了城門這樣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保留之外,其他的城牆全部拆除,整個天津城圍繞海河進行重新規劃。

舊城改造是個大工程,這裡面涉及到的很多的問題,一不留神就會招致百姓的群起反對,吃力不討好。

何義一直緊盯著舊城改造的進度,生怕出一絲的差錯,辜負了大王的信任。鄭經到來的時候,正是天津舊城改造的關鍵時刻。

改造舊城最大的難點不在於拆和建,而在於地下給排水的建設,這些基礎設施關乎一個城市的整潔程度,一座城市是乾淨整潔,還是汙水橫流,臭氣熏天,排汙通道是否通暢是關鍵。

而給水就是華夏現在正在推廣的一項新技術,那就是自來水工程。主管道使用磚石水泥修築,入戶管道使用南方經過特殊處理過的竹管,這些竹管的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基本上保證粗細一致。

出水龍頭採用鑄鐵鑄造,橡膠的使用保證了水龍頭的密封效果,自來水的安裝非常的不順利,老百姓祖祖輩輩也沒聽說過用水還要花錢這種事,因此對於吃水花錢的問題有很大的牴觸情緒。

天津靠著海河並不缺水,院子裡隨隨便便就能打井,很容易就能打出水來。這樣的條件下,讓百姓接受花錢吃水,非常困難。

然而城市化建設,統一管理給排水,又是城市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天津各個基層的官吏為了自來水工程與老百姓磨破了嘴皮子也沒能將問題解決。

何義愁的不行,在鄭經進了天津總督大院,剛坐穩屁股,便跟鄭經大倒苦水。

“大王!這天津百姓的覺悟認識與承天府百姓的覺悟相差甚遠,因為自來水工程,臣帶著各級官吏與老百姓好說歹說就是油鹽不進。”

鄭經笑了,笑的非常開心。

何義不解,疑惑地問道:“大王為何如此高興?”

“寡人高興的不是你沒有將自來水工程完成,而是高興你們沒有用逼迫的辦法讓百姓就範,如果極限施壓讓百姓就範,百姓就算是屈服也不會心甘情願。”

“臣明白大王的意思,臣也不敢做這種被百姓戳嵴梁骨的事,可是這自來水工程對百姓來說明明是好事,真不知道百姓為何就是不願意接受?”

“這不是明擺的事嗎?對於老百姓來說,花錢的事永遠都謹慎又謹慎,哪怕這一個月只花費個十幾文、幾十文,老百姓也會覺得非常的吃虧,因為老百姓原本是不用出這點兒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