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之前(第2/2頁)
章節報錯
每天的米飯都要定量配給,想要吃飽主要依靠魚肉補充,劉國軒命令軍隊在中津城休整,等待倭人登陸九州的訊息。
兩天後海軍傳來訊息,倭人在九州東部的左伯登陸,人馬大約有五萬左右,算上各個藩國撤離的人馬,估計最後與華夏進行決戰的倭國軍隊能夠達到七八萬人以上。
劉國軒現在手裡的人馬滿打滿算都不到兩萬人,至少四五倍的兵力懸殊,刺激的劉國軒都睡不著覺,不停地盯著地圖研究倭人會選擇在什麼地方與自己決戰。
劉國軒在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做準備的時候,海軍已經在衝島附近擋住了準備返回江戶的我國水師艦隊,倭國水師都是幾百料的小船,船上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遠端武備。
在面對華夏海軍的堅船利炮,毫無還手之力,一艘又一艘的船隻被華夏海軍送入海底,負責指揮的水師將領下達了這場遭遇戰中最正確的命令,那就是分散突圍,各自為戰。
若是倭人跟華夏海軍拼命,華夏海軍有的是辦法對付,可是這分散突圍卻把海軍難住了,華夏海軍在船隻數量上,遠沒有倭國的船隻多。
儘管海軍上下努力圍堵,還是讓不少倭國艦船逃走,這讓海軍上下非常的惱火,恨不得直搗江戶,將江戶城砸個稀巴爛。
然而生氣歸生氣,負責分艦隊的將領還算理智,知道他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若是貿然去攻打江戶,不管成功與否,林陛都會毫不猶豫地砍了他的腦袋。
不說在大海上生悶氣的華夏海軍,且說倭軍從左伯登陸之後,便遇上帶著各個藩主前來迎接的大久保忠朝。
江戶援軍帶兵的將領是大久保忠朝的老熟人堀田正俊,二人相見後,堀田正俊便立刻詢問唐人如今已經到了哪裡。
大久保忠朝知道堀田正俊性格耿直,是將軍的心腹之臣,雖然現在的官位只是若年寄,但是隻要這次對鄭家人的戰爭勝利,升為老中那就是板上釘釘之事。
因此大久保忠朝沒有端上官的架子,而是態度謙和地說道:“堀田君!鄭家人的軍隊火器犀利,若是正面硬拼,恐怕會吃虧。
皇國大軍要想辦法與鄭家人打近戰,發揮我軍的人數優勢,爭取一戰徹底擊敗鄭家人。”
堀田正俊對大久保忠朝的話不以為然,覺得大久保忠朝是被唐人打得嚇破了膽,唐人滿打滿算也不過兩萬多人,自己手裡就有五萬人。
再算上大久保忠朝手中的藩國聯軍,差不多就是七八萬人,這些人馬就是用人命堆也能將唐人堆死。
“大久保大人!就算是唐人勇武,我皇國大軍四五倍於敵,用人堆也能將其擊敗!”
大久保忠朝聽了堀田正俊的話,眉頭不自主地皺了起來,本想著開口反駁,可是一想到堀田正俊剛剛登陸,若是現在就與堀田正俊爭鋒相對,會影響皇國軍隊計程車氣,便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堀田君!老夫安排的斥候回報,如今鄭家人的軍隊已經到了中津城,不過鄭家人的大軍到了中津城便停了下來,想必遇到了什麼困難。
老夫帶著各個藩國一路東撤,沿途堅壁清野,疏散百姓,沒有給鄭家人留下一顆糧食,想必現在鄭家人大軍的糧食供應已經不足。
因此老夫認為,我們沒有必要著急與鄭家人決戰,只要保證鄭家人不能在九州獲得足夠的糧食補給,幾萬人的後勤補給若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拖也能將鄭家人拖垮。”
堀田正俊沒有反駁大久保忠朝的話,而是說起了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的身體。
“大久保大人!將軍大人自從顯子薨逝後,身體便每況愈下,這個時候偏偏九州又出了問題,將軍急需一場勝利提振精神,因此這場仗不僅僅是軍事仗,更是一場政治仗。
更要命的是將軍到現在都沒有子嗣,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已經蠢蠢欲動,想要以皇室之人繼承將軍之位,他們是想幹什麼?”
大久保忠朝沉默了,這些事他不是不知道,卻不想參合進將軍家的家事裡,不管是誰繼承將軍之位,那都是將軍來決定。
不過他也知道,繼承人問題是眼下幕府最大的問題,若是處理不當,甚至有可能引發保皇派與幕府派之間戰爭,皇國有可能再次陷入戰亂。
“堀田君所言甚是,九州的勝敗直接關乎著江戶大位繼承,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小心謹慎,這一仗我們輸不起啊!”
“正因為我們輸不起,所以才要全力以赴,用唐人的典故來說就是必須要破釜沉舟,一戰定乾坤。”
大久保忠朝被堀田正俊說服了,他知道堀田正俊說的沒錯,拖得越久對倭國的損失就越大,鄭家人頂多就損失點兒錢糧,而倭國損失的不僅僅是錢糧,還有人口。
戰亂會讓百姓無法耕種,就算是戰爭結束,也會有大量的百姓因為沒有糧食成為流民,甚至形成騷動。
二人對著地圖研究著華夏軍隊的行軍路線,二人一致認為,華夏軍隊有水師之利,肯定優先進攻靠海的城池。
離著中津最近的大城就是府內城,華夏人肯定會優先進攻府內城,誰先趕到府內城,誰就能佔據主動。
堀田正俊的想法是依託府內城與唐人對峙,利用府內城消耗唐人的有生力量,這個想法遭到了大久保忠朝的堅決反對。
大久保忠朝認為府內城靠海,若是在府內城決戰,鄭家人就能發揮陸海軍的優勢,從海陸兩個方向對皇國軍隊進行打擊。
皇國軍隊在面對鄭家人海陸兩軍聯合打擊的時候,並沒有多少辦法進行反擊,因此大久保忠朝認為決戰的地點應該選擇在鄭家人艦炮射程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