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決戰之前(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如何攻打這座最後的堡壘,林陛與陸軍將領發生了分歧,林陛希望能夠勸降薩摩藩最後的抵抗,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抵抗只會增加無謂的傷亡。
陸軍將領則認為,不能給薩摩藩的人投降的機會,不能給倭人留下一個抵抗到最後還能投降的錯覺。
林陛是海軍思維,對陸軍的作戰方式,以及心理活動並不是非常的瞭解,對於陸軍的建議林陛只詢問了若是強攻傷亡會不會很大。
在得到並不會有多少傷亡的答覆後,林陛便同意了陸軍強攻的建議。為了一舉將薩摩藩的最後老巢端掉,陸軍調來五十門火炮,以最大仰角想著天守閣射擊,這樣的吊射,炮彈是自由落體的方式落下,威力大打折扣。
好在陸軍的火炮是為了壓制石垣上的用鳥銃防守的倭人足輕,這些足輕都是薩摩藩是最忠誠計程車兵,想要這些士兵投降基本不可能。
在火炮的壓制下,步兵得以前出到合適的距離對敵打擊,有了步兵的精準射擊,薩摩藩士兵更加不敢露出頭來。
這個時候,華夏陸軍就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那就是埋設火藥炸城。這種作戰方式華夏陸軍早已經輕車熟路,很快便將火藥埋設到天守閣的基座之下。
“轟!”隨著一聲巨響,天守閣便被掀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城上計程車兵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就感覺一陣地動山搖。
城頭上計程車兵被巨大的衝擊波掀上天空,這些坐了土飛機計程車兵做夢都沒有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城牆一塌,天守閣的防禦便出現了巨大的漏洞,儘管薩摩藩計程車兵非常的英勇,悍不畏死地阻擋著華夏陸軍前進的腳步。
可是除了增加一些傷亡之外,並不能給華夏軍隊造成多少傷亡,雙方之間的作戰體系,以及武器裝備的差距,已經不是英勇就能彌補的。
隨著華夏陸軍的一步步推進,在最高處島津家的居所裡,薩摩藩藩主島津光久正在孫子島津綱貴服侍下準備切腹的禮儀。
做為介錯人,島津綱貴站在祖父身後,雙手握著武士刀,高高舉起隨著準備揮下。父親島津綱久就在門外帶著武士做著最後的護衛,只待藩主切腹結束之後,他們就會衝向敵人,做最後的決死衝鋒。
島津光久嘴裡輕輕哼著倭國最流行的小調,神情中充滿了對生命的卷戀。手裡棉布一遍遍地擦拭著手中的武士刀,對著身後的島津綱久做著最後的交待:“我死之後,你就守在我的身邊,等待唐人的到來。
無論唐人如何刁難,你都想想辦法活下去,我島津氏不能失去了傳承,薩摩藩也要在你的手裡復興,你身上的責任重大。
唐人肯定要提到琉球問題,這件事你要一口咬定我們並沒有吞併琉球之心,當初摩擦是因為貿易問題,我們願意放棄在琉球的一切特權。”
島津綱貴重重地點點頭道:“孫兒記住了!”
島津光久露出了欣慰地笑容,雙手握著武士刀插進了自己的腹部,忍著劇痛在腹部切出十字,島津綱貴不忍祖父太痛苦,手中的武士刀勐地揮下,島津光久的人頭咕嚕一下滾落在木地板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胸腔中的鮮血順著脖子的創口噴湧而出,濺落在木地板上匯成了一股血流,向著低處流去。島津綱貴看著盤膝坐在地板上的祖父,只剩下了無頭的身軀,放聲大哭。
哭聲驚動了門外的守衛,守衛們在島津綱久的帶領下,一邊大哭,一邊衝向了正在向著樓上而來的華夏士兵。
面對著倭人如此悲壯的自殺式攻擊,就連華夏軍隊也動容了,在戰鬥意志方面,這是一群值得尊敬的對手。
儘管雙方是敵對的勢力,卻並不影響官兵們對倭人武士精神的欣賞。戰鬥結束了,島津綱貴被帶到了林陛的面前,官兵們一致要求將鶴丸城的倭人士兵厚葬。
這些士兵為了保衛他們的家園,做到了他們能夠做到的一切,每一個願意為國捐軀的人,都值得被歌頌,無論他是哪個國家的人。
林陛將鶴丸城的戰報報告給鄭經,這一切並不出乎鄭經的預料,對於倭人,沒有誰比鄭經對他們瞭解。
島津綱貴儘管已經家破人亡,眼前的華夏人就是毀滅他的家族的最大仇人,對鄭經卻依然保持著非常恭敬地態度。
得知這位是島津家的長子長孫,鄭經頓時來了興致,讓親衛將島津綱貴的綁繩解開問道:“寡人聽屬下彙報,當時你在天守閣最上層,你的祖父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若是寡人沒有猜錯,島津光久的人頭就是你砍下來的吧!”
“是的!閣下!在下是祖父的介錯人,不願祖父承受更多的痛苦。”
鄭經點點頭道:“既然其他人都選擇了與鶴丸城共存亡,為何你沒有跟他們一起選擇做一個英雄?”
“在下怕死!沒有什麼比活著更有意義。”
“你當寡人是傻子嗎?島津光久臨死前是不是給你留下了遺言,讓寡人猜一猜,一定是要你忍辱負重活下去,只有活著才有復仇的機會。”
“不!華夏王!在下確實有興復島津氏的使命,卻沒有與唐人為敵的使命,千年以來,唐人都是我國的老師,哪有學生敢向師長忤逆的。”
鄭經相信島津綱貴說的是真話,這些倭人一貫崇拜強者,只要華夏一直強大,倭人就不敢生出任何反抗之心。
倭人是犬還是狼,取決於華夏是虎還是羊,若是華夏一直都是勐虎,那倭國就一直都是忠犬,若是有一天倭人發現華夏變成了綿羊,瞬間就會變犬為狼。
如何處置島津綱貴,鄭經還沒有想好,在詢問了島津氏在首裡城的駐防情況後,便將他關押起來。
在鄭經攻打鶴丸城的時候,劉國軒的陸軍已經開進到中津城下,中津藩早已得到大久保忠朝的通知,將中津城變成了一座空城。
華夏軍隊在中津城一無所獲,倭人大搞堅壁清野,讓華夏軍隊的糧食補給出現了困難,軍隊已經無法實現米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