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楚鳥(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霍弋沉思少許,問道:“敢問陛下,今欲何時用兵,又當兵出幾路,可有輕重?”
劉禪看著剛懸掛上的河東輿圖,問道:“卿可有良策?”
霍弋端坐交椅上,拱手說道:“啟稟陛下,今倉促用兵,弋並無良策。只是弋以為還需兵分多路,輕重有分,不可孤注一路。”
劉禪盯著輿圖上的平陽、臨汾二城許久,緩緩說道:“朕欲兵分二路,朕舉兵出河東攻蒲坂,牽制河東大軍;別遣上將舉精銳之眾,出呂梁,陷平陽、臨汾,斷晉陽與河東交通,或可勝也。”
劉禪準備在臨汾上做功夫,臨汾城乃河東與外界溝通的交通要道,其地位可比隴右的上邽,其東連上黨,西臨黃河,南蔽河東,北阻太原,自古以來便是軍事要地。
而河東之地又東臨黃河,北接太原,西臨河內。因此大漢一旦攻克臨汾,便可從北部對河東形成了包圍之勢,河東之軍也僅有剩下一條向東前往河內的道路,到時候大漢便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
如果能趁這個良機攻佔了河東,大漢便可窺伺上黨。上黨者,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居太行山之巔,俯視中原,若得上黨,大漢一統中原指日可待。
“敢問陛下,欲以誰擔此重任。”霍弋問道。
劉禪用食指戳向朔方,重聲說道:“無他,鎮北將軍、朔方都督姜維是也!”
“姜維?”霍弋本以為會是魏延,沒想到陛下卻委任姜維擔此重任。
劉禪負手背腰,沉聲說道:“姜維從建興十三年開始擔任朔方都督,今乃建興二十一年,在那呂梁山內不知道轉了多少圈。而且窩在朔方也有了八年了,就算是隻楚鳥,也該上天飛上幾圈了吧。”
劉禪口中的楚鳥,乃是指楚莊王。其位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後大臣以楚鳥暗喻楚莊王,楚莊王便答:“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今劉禪將姜維比作楚鳥,不知道是對姜維不滿,還是對他的期許,或許是二者皆有。
霍弋微有尷尬,姜維這些年除了在朔方平定胡夷,就光和曹魏打游擊戰了,常年在山溝溝裡轉悠。上次自己見他,只感姜維的胡人氣息更濃了,也蒼老了許多。
沒去朔方之前,國內常有人誇讚姜維的軍略,與鄧艾比肩。早些年好事之人,常將自己與王平、鄧艾、姜維四位陛下鍾愛的將帥,稱作‘中興四將’。但隨著姜維遷居朔方,鄧艾、王平的大放異彩,已經很少人再提及姜維了,反而把馬忠位列期間。
霍弋輕咳一聲,拱手說道:“陛下,不知姜朔方當將兵多少?”
劉禪坐在榻上,吩咐說道:“孟琰率虎步軍馳援姜維,別遣其餘精銳一同,同命胡遵率涼州軍士歸入姜維帳下聽命,勝兵二萬精銳。”
“諾!”
“令先何在?”劉禪又喊道。
“臣在!”
營帳角落處,桉後的郄正挺直腰背,拱手應道。
劉禪斟酌言語,說道:“告訴姜維,今時乃他揚名之際,朕將前將軍之位虛席以待他,勿要辜負朕之所望,望其勉之。”
“諾!”
郄正應後,提筆將劉禪言語美化,手寫於巾帛上。
《漢紀·王鄧姜霍傳》:“初維歸漢,或以中祖所愛實四將,王平、鄧艾、姜維、霍弋號為‘中興四將’,時平、艾、弋皆為建功,維默默無聞,故時人莫之許也。然中祖不以為然,以楚鳥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