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天色朦朧,東方天際露出魚肚白。

中陰山上一小座營壘內,漢軍什長正站在高點,眺望遠方的晨陽,警示軍情。其部下正在給馬匹上馬具,並整理營壘內的物資,準備與下午的前來的漢卒輪崗。

站在高點的什長賈良蓄著短髭,年歲不大,披著精良的甲胃,目光炯炯的瞭望遠方。

他乃大漢揚威校尉賈源長子,字代善。祖籍蜀郡人,其父遷族於天水,故今為天水人士。他自幼習騎射,作戰驍勇,亦有其父賈源之風。

從軍以來,因他作戰驍勇,又是老臣將校之後,被南陽太守句扶賞識,任命為斥候什長,特被派遣到邊城之外駐守,探查吳房縣軍情。

看了半晌,沒有異動,賈良讓新入什的小五接替自己。自己則是去整理行李,備好馬匹,準備帶著眾人散出去探尋周邊情況。

“什長!”

“嗯!”

剛給馬上好馬鞍,賈良便聽見小五驚喊,手指正顫顫悠悠指向東方。

“有敵大部~”

聞言,賈良扔下他安睡的羊皮氈布,大跨幾步登上高臺。只見晨曦之下,天邊出現一條條蜿蜒長龍,晃晃蕩蕩,望去皆是人頭,密密麻麻一片,不知數量多少,旗幟迎風飄揚,軍號震天。

“魏人不是攻吳去了嗎?”小伍驚恐的說道。

賈良顧不上心中膽怯,朝著手下大聲喊道:“賈方隨我留下繼續探查敵情,所有人扔下物資、糧草,乘馬奔走,速向舞陰稟告。”

“諾!”

隨著賈良的呼喊,所有人都回過神來,丟棄馬背上無用的物資,按照賈良的佈置,分開行事。

……

“駕!”

“閃開,舞陰急報。”

駿馬飛馳在官道上,帶起無數煙塵,候騎在馬上高喊。

在官道上行走的百姓無不側目以視,趕忙閃開讓候騎迅速透過。候騎肩挎‘急’字深紅信囊,在馬背上起伏,朝著不遠處的宛城疾馳而去。

荊州都督屬衙,揹負令旗的侍從手舉簡牘文書,急步入庭,喊道:“劉護軍,舞陰軍情,十萬火急!”

正在埋頭桉牘之中的劉敏聞言,果斷起身拿過來自舞陰的加急文書,顧不上檢查下結繩上的封泥印章,直接扯開封泥,攤開簡牘檢視起來。

久經沙場的劉敏亦是被這則訊息驚到,直接朝著王平的庭院小跑去,大聲喊道:“車騎將軍,魏人大軍非攻吳國,乃攻我荊州,逆魏先鋒已至吳房一帶。”

端坐在桉後,面板黝黑,兩鬢白絲的王平,看著舞陰軍情文書,握緊拳頭,勐地起身說道:“即刻,召集諸將議事。”

“諾!”

半晌之後,披著甲胃的漢軍將校集結在屬衙堂內,對於魏人轉向進攻荊州的訊息,顯得格外震驚,議論商討應敵之策。

直到王平從側間出來,坐到榻上,眾人才稍微安靜下來,等候王平的發話。這麼多年下來,在座的眾將校或多或少跟隨過王平征戰,即便沒跟隨過王平征戰,也有聽過王平的戰績。對於其出身以及戰功,皆是敬佩。

特別是隨著上丞相諸葛亮、太尉黃權二位大漢名將的陸續病故,大漢國中能抗大梁,亦有威名的不過王平、魏延二人。然兩者之間,王平的功績最為卓著,且又是最高指揮官,在大難來臨之際,王平便是眾人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