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四路齊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荊州與曹魏的出入通道上,從上往下分別是堵陽、舞陰、比陽、平氏,其中堵陽把守的是方城夏道,乃洛陽直接南下的大道;舞陰(今泌陽羊冊鎮)把守的中陰山道,乃汝南西進的大道;比(泌)陽固守泌水水道,此水道可直通新野;平氏固守桐柏山道,此地乃淮水水道源頭。
可以說是這四城是荊州抵禦曹魏進攻的核心之城,但凡其中一城被破,整個荊州都會陷入危境之中,其餘三城基本會不攻自破。當初曹操征討張繡數次不克,但卻並未讓出堵陽、舞陰二城,其中李通便堅守舞陰城,接應了宛城兵敗的曹操。
說著,夏侯玄意氣風發,朝著曹爽拱手,說道:“大將軍,賊將王平兵不過三萬,我軍兵十五萬之眾,且兵分四路而行。其若御之,必當分守諸城,此兵力空虛也。不出我等所料,王平或將退守宛城,以待援兵抵達。”
“王平一旦退守宛城,王凌、田豫二人合兵一處,抵禦湘州之敵,再遣使者入東吳遊說孫權,誘其出兵,令復辟舊土。而我大部長驅直入荊州,則荊州郡縣當望風披靡,獻城而降,何愁復土不成!”
曹爽聽著夏侯玄的講述,心中不由豪氣頓升。在他的認知內,十五萬對三萬,這種局基本上碾壓局了。如今的情況可與當初滿寵進攻荊州的局勢不同,十萬大軍從方城夏道而入,被漢軍設下的三重防線拖住了時間。
雖然滿寵最後攻到了宛城附近,但那時候漢軍已經從湘州北上支援了,無濟於事了。如今的情況,他麾下的兵力比滿寵還多,且兵分四路,分散了漢軍堅守城池的兵力,降低了破城的難度。且還避開了由韋虎把守的堵陽城,玩了一個聲東擊西之策,趁蜀賊不備,起大兵攻之。
在這種情況之下,王平但凡腦回路正常,便會退縮堅守宛城,等待救援。自己也可以趁勢收服眾多城池,南卻湘州,北取武關,西固南鄉,吞下荊州諸城,建不世之功。
如果不退守,這還降低了自己攻略荊州的難度,四路大軍之中的任何一路大軍破城,便可長驅直入,攻略取空虛的荊州腹地。剩餘的三座城池,自然也就失去了堅守的意義。
故而曹爽心中不由歡喜,沉聲說道:“兵分四路,將十餘萬之眾。而賊不過三萬,且又無備,其必喪膽。此戰若勝,謀劃之功當在泰初身上。”
“非玄一人之功,亦有李長史、鄧尚書等文武之功。”夏侯玄謙虛說道。
“皆乃知己之人,無需多禮。”曹爽揮了揮手,坐在榻上,問道:“泰初言讓孫權出兵夾擊湘州士卒,然今降服西賊,其安敢出兵,且我軍亦有揚言南下攻其之意,故而孫權安會允諾?”
夏侯玄沉吟少許,答道:“孫權雖降服西賊,然不過是因兵敗,有亡國之危,不得已歸附。今若有良機,以孫權性格,起兵伐賊,亦有可能。不過此次若要讓孫權起兵,還需我軍在荊州取得戰功,吳人方敢進兵湘州。”
】
夏侯玄對孫權的判斷頗是準確,他雖臣服大漢,但心中對大漢充滿了仇視,不過出於畏懼之情,孫權方才不敢不順。如今曹魏想要引孫權入局,還是要自己打鐵自身硬,在荊州戰場上取得勝利,告訴吳國這場仗蜀漢必敗,才能讓孫權放心入局。
畢竟吳國實在被大漢打怕了,而且大漢擁有夏口,隨時可以勒緊鎖鏈,甚至一戰滅國,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怎麼敢輕易入局找死。要不然等大漢收拾完大魏,反手就滅了東吳。
“若按泰初之言,孫權可會趁機北上,攻略揚州,以解西賊之困?”曹爽疑惑的問道。
“斷然不會!”夏侯玄果斷的否認,說道:“吳國之命握於西賊之手,西賊若敗,吳國有復土之機,重定天下三分之勢。然我軍若敗,於吳國何益?且吳國疲弊,安敢北犯合肥。”
“既然如此,孫權之事暫且後議。”曹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吩咐說道:“三日後,命諸軍起兵伐蜀,攻略荊州。”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