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禪第一次對自己這個大兒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在之前劉禪雖有此念,但一直沒有對劉璿說出來。當然劉禪也在考察自己的兒子是否能接自己的班,畢竟劉禪可不希望大漢的繼承人是昏庸之輩。

早些年,劉禪冊立劉璿為太子,是為了以防自己不測,同時也看重劉璿的能力。然而這些年下來,劉璿過於沉寂,畏手畏腳,這讓劉禪對他產生了懷疑。而四子劉琥的出現,也讓劉禪心中產生動搖。

這也是為什麼,劉禪握著皇后位不放,又策立太子,本質上是對劉璿懷疑。

這次劉禪讓太子劉璿前往揚州度田,實際上是劉禪給劉璿的一次考驗,看他能否真正的有能力接自己的班。當下太子在揚州交出的答卷實屬讓自己滿意,透過了劉禪的考驗。

考慮到歷代以來開國皇位的繼承問題,這讓劉禪不得不進行慎重對待。給為了安穩他的心思,為了劉禪也給出了自己的保證,讓他放心。只要他不發生意外,自己將會把皇位傳給他。

而對於劉禪的承諾,劉璿腦袋是懵的,他不敢相信他聽到的話。

因他的母親歌姬出身,與後宮諸妃相比,見識淺薄,故自幼年起他就有著自卑,與許多大臣的子嗣談及門第之時,他往往不語。其母不太受劉禪的寵愛,為了爭取到父皇的關注,他從小被母親教導好好學習,出人頭地。

及快成年時,他也沒想過太子位,在他的規劃中將會成為藩王,若是效彷二叔甘陵王劉永也是不錯。但上蒼垂愛於他,那一天他被告知成為太子時,他是彷徨,不知所措。

在舅舅王遷的建議下,他選擇了上悅父皇,下和百官,不越禮行事,父皇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私下結交賓客,靜心讀書。而他按照他舅舅王遷的建議鐵腕度田下,收到了意外驚喜,這讓他又有些懵。 但他也不傻,他對人心的揣測或許沒有舅舅那麼精通,但他的才幹、學識是他真正的本領。

緩過神來的劉璿不敢開心,而是叩首答道:“父皇當長命百歲,兒臣願盡孝道於父皇之前。”

對於劉璿的態度,劉禪也是微微一笑。

實際上劉璿這番話無論是真情還是假意,劉禪都是滿意。真情此子恭順,若是假意,沒有被眼前的承諾而感到喜悅,此子心機深,能夠執掌大漢。

“起來吧!”

劉禪沉吟少許,問道:“朕之長孫,今年幾歲?”

“回父皇,釗兒已有三歲半。”劉璿答道。

劉禪從腰間取下玉佩,交到劉璿的手上,笑道:“釗兒,甚是可愛。從滿歲以來,朕少有賞賜。今身無他物,便將此玉送與釗兒為禮。”

“謝父皇!”

劉禪拍了拍劉璿的肩膀,說道:“當下揚州度田完畢,但中原尚未開始度田。當下度田之重,朕不僅需分擔,太子亦要擔上一些。”

“請父皇放心!”劉璿捧著玉佩,沉聲答道:“兒臣當竭盡所有,為我大漢度田成功。”

“好!”

ps:接下的劇情進展會快,新書正在籌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