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新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著關興的介紹,劉禪對長安內情也有深入的瞭解,問道:“不知安國三策,是為何內容?”
關興微微拱手,說道:“臣之三臣分為上、中、下,上策另建長安新城,其佈置及選址,臣已在疏內簡略言之。”
劉禪往後翻了一頁,見關興所規劃的新長安城結構佈置,神情不由一愣,接著便是對上面的宮殿頗是喜愛。
關興在長安半年可不是白待著,他們為大漢重新在選了一個新城位置,其在後世龍首原一帶,即隋唐的新長安城地址。而且關興根據曹魏在洛陽修建的皇宮,為大漢也設計了一套,論規模及宏偉,當與曹魏宮殿不相上下。
劉禪多看了幾眼,但念及現實,只得將眼睛從上面挪開,說道:“新建城池、宮宇雖好,但不知要起多少徭役,又花費多少錢糧。今當以光復中原為上,另建新城之議,暫且延後。”
“中、下之策是何?”
關興不緊不慢地再遞上一封巾帛,說道:“啟稟陛下,中策乃是在東北角另建宮城,在宣平門大街以北。外建城牆,內建宮殿,可禦敵寇也。”
劉禪看著奏疏上的中策提議,順口問道:“下策是為何也?”
“無他,在長安舊宮之上,便於取水之地,重修宮殿,疏通宮道,其花費亦是不少。”關興答道。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大漢雖繼承兩漢之後,以前漢為父,後漢為兄。實際而言,我大漢乃是新朝,今在舊宮上重建宮廟,當是不妥。故可用中策之議,於城東北建造小城,內安宮廟。”
關興的下策真就是下策,未央宮、長樂宮那麼大,重建不知道花費多少。而且如果是修建部分的話,實在是太難看了,絲毫沒有皇宮之感。
中策的另置宮殿方案則是好多了,建造了一個只有未央宮一半的宮殿,外面套上城牆,不僅具有防禦功能,還完成了安置劉禪及其後宮的作用,而且也完美規避了目前長安城存在的汲水困難的問題。
畢竟重修前漢宮殿以及重修長安城,其太過費人力了,像十六國的石虎為重現漢宮的壯麗,發雍、涼、洛、並四州百姓十六萬整修長安城。結果修完沒多久,後趙國也混亂了。
而按照關興的中策重建一個小規模的宮城,能夠滿足安置作為大漢統治中心以及文武議政的需求便是足夠了,等天下一統再來討論新建長安城。
頓了頓,劉禪問到了他最為在乎的事,說道:“若建造宮城,不知所需多少百姓,當花費多久時間,我大漢何時能遷之長安?”
關興捋著鬍鬚,說道:“啟稟陛下,臣測算過若置宮城,城南可與洛陽北城共用一牆,重建東、西、北三面城牆即可。按於宮宇規制,可分為東、西二宮。東宮大殿名為太極殿,其可為我大漢三朝之所,可還別置路寢。五小寢可位於東宮之內,分置宮殿……”
皇宮當滿足‘三朝六寢’的規劃,三朝即大朝、治朝、日朝;六寢即路寢一,小寢五。
大朝乃是商議國事、處理獄訟、公佈法令、舉行大典的場所,位於宮城易於國人進出之地;治朝乃君王日常朝會治事,處理諸臣奏章之所;日朝是君王接晤臣下、與群臣議事及舉行冊命、宴飲活動之處。
路寢,乃是皇帝休息之地,也可以理政。至於小寢則是後宮居住的五大寢宮,兩者合稱六寢。
當然還有東西二宮的設計結構,西漢的東西二宮為長樂、未央宮,而劉禪的東西二宮之和,不過是前漢西宮未央的一半,可見西漢宮殿的規模之大,極其的宏偉壯麗。
“按以上佈置建造,臣以為發二萬民夫花費四、五月即可完工。其宮殿大梁,青石、宮牆、瓦片等物可從長安內桂宮、未央宮、長樂宮等四宮所出,短缺之物,可由關中或隴西籌備。”關興說道。
沒辦法,前漢建造的宮殿太多了,其規模是大漢目前興建宮城的數倍以上,很多建築材料都能用到新宮建造上。
“好!”劉禪拍桉決定,說道:“既用中策之法,營造宮城。”
(大漢宮城與長安城的圖片將會發到彩蛋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