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授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襄陽,隆中。
屋內,薰香嫋嫋,沁人心扉。
諸葛亮在諸葛喬的攙扶下,坐到軟榻上。而諸葛喬趁機尋了個靠枕,墊在諸葛亮的背部。
“父親,可還舒服?”
“嗯!”諸葛亮靠在枕頭上,長舒了口氣,問道:“伯松可知,為父為何把你從襄陽喚來?”
諸葛喬搖了搖頭,說道:“請父親示下。”
諸葛亮目光落在諸葛喬身上,說道:“為父身體日虛,不知何時歸去,但為父深知我生死之重,故而有幾句叮囑伯松,以為保族固家之用。”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伯松,為父深受先帝託孤之命,輔佐陛下。然為父手握大權十餘年,南征北戰,卻不敢絲毫越矩。雖受錫物,但佩劍著履,從不敢有,唯恐眾人非議,言為父胸懷異念。”
“初父本不願委任伯松督運關中糧草,恐會使人非議。陛下卻深信為父,力薦伯松督運伐關中之糧。今伯松受領湘州刺史,父又是不願,恐使我族強盛,而子孫卻是不善,致使家族蒙羞。但陛下卻以伯松身懷大才,可以重用,故委以重任。”
“以此上觀之,伯松能有今日,非是為父,乃是陛下也。且今上躬聖明之資,兼神武之略,感懷群下。為父若亡,若無作奸犯科者,我族寧也。然伯松受我蒙陰,恐會使眾人從之。”
“眾人之中,必有心懷不軌,欲求上進,以蠱惑我葛氏君臣關係。故伯松今後,當以拒門客,不朋黨,不親人為上,而使小人無所依,從而使葛氏安寧,大漢復興。”
諸葛亮的意思很簡單,我擔心你是我的兒子,提拔你會有他人非議。但陛下太過愛惜你了,認為你可以重用,我這才用你。陛下這個人的品性很好,不會輕易誅殺功臣,我去世後,葛氏肯定沒問題。
但我就擔心你不靠譜,受我的蒙陰,聽信讒言,幹了一些啥事。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杜絕你這事,你從現在開始就要不收門客,並且不要結黨營私,從而破壞了大漢安穩的朝局情況。
諸葛喬很是乖巧,點頭應和,問道:“父親,喬今後當如何任官以治事?”
諸葛亮見諸葛喬聽了進去,拍了他的手背,欣慰說道:“此事易爾!從今之後,伯松在地方任職即可。不入中樞,僅居州郡,六年更任,從不久居。滿二十載,致使人情淡泊,方可入京任職。”
“可能從否?”諸葛亮輕飄飄地問道。
諸葛喬今年三十有五,若在地方上呆個二十年,也就五十五歲。如果沒有病故,以這樣的年紀入京,基本也就是幹了幾年,就要退休的年齡。而諸葛亮如此的安排就是要把老一輩的官吏給耗死了,從而入首都,諸葛氏的人脈也就沒有了。
那時候,如果諸葛喬想做些什麼不法的事,也根本做不了什麼。如此以來,則可以保證是把自己的影響力將會消散,從而便於劉禪掌握朝政,不受自己的約束。
也就是說,諸葛亮把諸葛喬叫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名聲傳到諸葛喬身上,以便於劉禪掌握國家所有大權。
諸葛喬叩首,沉聲說道:“父親之思,喬知也。今後必感懷於心,效父親鞠躬盡瘁於漢室之事。”
諸葛亮欣慰地點了點頭,說道:“瞻兒品行質樸,常有機智,然僅有小慧而已。伯松既是兄長,葛氏興衰之事當寄於伯松。”
“諾!”
……
冀州,鄴城。
司馬懿靠在憑几上,手握書卷,眯著眼睛,閱讀上面的內容。
而此時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從屋外而入,跪地向司馬懿問好。
“坐下!”司馬懿放下書卷,問道:“可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