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調理(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禪此問倒不是不自信,而是不敢相信諸葛亮能夠如此放心地將大軍交給自己。畢竟自己雖統兵征討過川西羌、戈蠻人,也打過潼關、武關,除了打蠻夷獲勝,潼關、武關都為羊兵,沒有什麼說服力。
諸葛亮不由笑了,說道:“陛下既敢統軍,又為何有此問。陛下統兵雖少,但臣亦可知陛下胸略。陛下對天下局勢、地理瞭解頗深,治兵嚴謹。其間佈防若有缺漏,子均、士載、紹先(霍弋)可建而補之。軍務而言,威公(楊儀)、承明(潘浚)、安國(關興)亦能理之。軍中不過缺統兵,能安軍中大將、文武之主,豈不正是陛下也!”
劉禪也笑了,歷史上,鄧艾千里滅蜀,王平退十萬兵,霍弋總督南中。潘浚、楊儀、關興此皆諸葛亮看重,各個皆是名流青史之人。自己這種牌都能輸,而且還是防守局,自己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還當什麼開國之君。
諸葛亮見劉禪嘴角含笑,好奇問道:“陛下何故發笑?”
劉禪回神,含湖說道:“朕在思朱允炆、朱祁鎮二人。”
“朱允炆、朱祁鎮此二人為何人也?”
劉禪打著哈哈,遮掩而過,說道:“相父聽錯了,朕在思袁紹、曹操二人。”
諸葛亮望著辭別的劉禪背影,總感覺自己沒聽錯,莫非自己是真老了,連耳朵都不好使?
看望完諸葛亮之後,出了營帳,劉禪摸著光滑的下頜,除了自己之外,自己和叫門天子的班底好像就差了一個王振。
張輔、朱勇可稱名將,曹鼐、鄺埜可為良吏。朱祁鎮、王振當為豚犬也。
“陛下,關中軍報!”費禕快步而來,說道。
“咳~”
劉禪手扶長劍,神情平靜,問道:“關中戰況如何?文偉。”
費禕將巾帛奉上,說道:“啟稟陛下,姜維不敵郭淮,與西河太守王嗣退守衙縣。黃公敗於滿寵,棄王城,退守臨晉,以御魏軍。潼關夏侯霸所部攻華陰不克後,不知所蹤,柳隱已命戒備華陰,防止夏侯霸復擊。”
劉禪微微蹙眉,說道:“除此之外,黃公可還有其他所言?”
費禕搖了搖頭,說道:“黃公說關中局勢還在掌握之中,望陛下、上丞相勿憂,當以取南陽為上。”
劉禪眉目舒展看來,說道:“既然如此,無需憂慮。黃公治兵多年,對魏有方,今時不敵而已,能守即可。姜維兵少,少熟河西地形,被郭淮所敗亦是正常。王城殘缺,難以固守,棄之亦是正常。”
說著,劉禪思量了夏侯霸所部動向,吩咐說道:“柳隱穩重,華陰無事。夏侯霸所部消失,當令劉敏戒備魏人南下攻武關或擊析縣。”
“諾!”
費禕記下劉禪所說的安排,問道:“可否要將情報稟於上丞相?”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上丞相身有小疾,宜當休息,明日當往宛城修養。故如此小事,不必稟告上丞相,以免心憂戰事,不利調理。”
費禕遲疑半響,應道:“諾!”
話未說完,東面的營地響起歡呼聲,一陣歡喜。費禕好奇地看了過去,想看是怎麼回事。
劉禪扶著腰帶,笑道:“上丞相撫軍,以慰眾軍士也。”
諸葛亮明日回宛城治病,可不能讓軍中士卒及官吏以為他是身患重病回去,以免亂了軍心,當讓眾人以為他回宛城是為了理事。
不過劉禪還是嘆了口氣,雖因北伐節節勝利,又加夷陵之戰儲存下許多官吏,讓諸葛亮心情喜悅之時,免於太過操勞,但諸葛亮的年紀畢竟還是大了。
特別是關中之戰後,諸葛亮的精力一年不如一年,將尚書令讓給蔣琬擔任,既有讓蔣琬上位的意思,亦有諸葛亮本身精力不足的存在。
當然不僅是諸葛亮,黃權、楊儀、潘浚這些老臣,身體都出現了明顯的警報。比如黃權直接打完關中之後,回老家休息去了。潘浚常年隨諸葛亮理事,頭髮基本白了。
劉禪擔心如果這些重臣集體去世,大漢很傷元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