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李耀,人們漸漸發現,這故事中的李要所經歷的事,都曾在李耀身上發生過。

甚至連一些雞毛蒜皮的過往小事,都與那李耀的過往不謀而合。

這一下,百姓們炸鍋了。

“原來……這故事,當真說的是那李家嫡子!”

漸漸有了解李耀的人指出,這故事看似虛構,但其中內容,都是在李耀身上發生過的。

“這麼說來,那李耀……當真幹過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了?”有人已好奇了。

當然,也有人替李耀開脫,這上面的事情雖然多有事實依據,但事情的真相,並非是李耀的過錯。

像那些霸佔良家婦女這類的勾當,人家也沒幹過……

但百姓們可不信啊!

情緒一上頭,沒幹過也得加到你頭上!

再說了,乾沒幹過,誰又知道呢?

這故事的創作者既然那麼瞭解李耀,想是早已將那二世祖給看透了,他所說的話,自然比你們這些道聽途說的訊息,要來得真!

很快,百姓們便全然相信,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那隴西李家的嫡子李耀。

報紙在整個長安發行,這個訊息,自然也很快傳遍了長安城。

長安城中,處處都能聽見有人厲聲唾罵那李耀……李要,更有甚者,要前去太學院前聚眾鬧事,再逼那太學院趕緊將李耀開革出去。

這事他們熟啊,前陣子,那叫季明理的,不就是因為百姓嘯聚,才被開革了麼?

一提起季明理,百姓們頓時又想起來,這李耀,似乎與那姓季的,常在一起來往的。

那姓季的不是個東西,李耀又豈是好人?

……

經過連續三期的推廣,價格低廉,內容又相當詳實的報紙,已逐步走入長安城千家萬戶中了。

但凡能識得字的人,多半是願意花那麼幾個小錢,買一份報紙,打發空虛,順道瞭解長安城近來軼事。

茶餘飯後,拿起報紙來,看些時事,讀個故事,這已成了百姓們日常的習慣了。

這尋常百姓都爭相購買報紙,作為書香世家的溫家,則更是如此了。

此刻,溫家後院花園中,溫彥博正靠在小亭中,閉目養神。

而在他身前,一身鮮豔襦裙的溫如蘇,正軟聲軟語地讀著報紙。

“阿翁,你聽著沒有……這李要,他也太壞了……”

溫如蘇剛讀完那篇傳奇故事,這時候正氣憤地向溫彥博撒著嬌。

溫彥博哈哈一笑,微微抬了隻眼:“聽見了,聽見了……這李耀當真不是個東西。”

“嗯……”得了祖父肯定,溫如蘇笑得眯起了眼,朝她身旁的另一箇中年男人顯擺著,“阿爹,聽見沒有,阿翁都說了,那李耀不是個東西,往後可不能再接人家的帖子了。”

在溫如蘇身旁的那個中年男人,自然是她的父親。

溫彥博生有兩子,兩個兒子都在朝中做官。

雖說溫彥博如今身居御史中丞這一極為顯要的職位,但他的兩個兒子,官位都不算高。

究其原因,一來兩子都酷愛治學,對朝堂政務沒什麼研究;二來溫彥博此人一向清廉,不愛做那些廕庇後人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