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可笑,李承乾獻糧獻藥,緩解災情,改善民生,也算是對大唐百姓頗有恩德。

可長安城裡的這些百姓,壓根就看不到他的好,竟被一些毫無根據的流言,唬得一愣一愣的。

究其原因,長安城裡的百姓,多半家境殷實,並沒有親身感受到這些恩德。

反倒是馬周這樣經災區而過,真真切切地感受過李承乾的恩德,才會願意為他說幾句好話。

對於這些馬周口中所提的遊俠,李承乾還抱有一絲希望。

這些遊俠常於三教九流,也常遊蕩於大唐各地,對他李承乾的功勞,多少也該聽聞過。

說動這些遊俠幫助自己,該不會是件太難的事情。

既然要拜託人家幫忙,李承乾自然要親自探訪,於是他帶著馬週上了自己的馬車,一路朝那些遊俠混居的地方而去。

一路上,馬周已向他解釋了這些遊俠的狀況。

馬周曾於兩年前,因考科舉之事,第一次前來長安。

他自幼家貧,靠著縣裡推舉,才僥倖得了入京考科的名額。

入得長安來,馬周那點盤纏自是住不起酒樓客棧,只能在長安城南的一處貧民大院子裡,租了個破落屋舍。

那大院裡住了不少貧蔽孤苦的流浪兒,平日以乞討拾荒維生。

馬周起先很是困惑,那院子雖然破落,但也算是有主之所,怎麼這群流浪兒能以此為居,不受他人驅趕?

但住了段時日他才明白,原來正是這院子的主人家,無償將其中兩處大堂舍拿了出來,供給這些流浪兒居住。

再過了久些,他又時常能見到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青年人,常常作了身武夫打扮,帶著食物布匹來看望這群流浪兒。

與之接觸之後,馬周才知道,這青年武夫,正是這所大院東家的獨子,也算是個家境殷實的公子哥兒。

這公子哥姓段名思文,但他顯然名不符實,既不斯文,也不思文,反倒對武事很感興趣。

這段思文也算是個豪俠之士,常常接濟孤苦流浪兒,久而久之,在長安城中,也算有些俠名,頗受三教九流尊崇。

馬周對他很是佩服,與那段思文有過幾次接觸,兩人年齡相仿,也算是相交一場。

後來馬週考舉不成,之後便心灰意冷,遊學各地。

此番重回長安,馬周礙於自己要尋正經出路,本沒打算再尋那段思文,但後來遇到這流言之事,要替太子殿下查清流言真相。

馬周對長安城的瞭解,自然很淺薄,於是他又去了趟南城,找上了段思文。

“這麼說來,這段思文,倒是個樂善好施,善搭援手之輩了?”李承乾對這人很感興趣。

自己手上缺人,多籠絡些京城豪俠,對自己很有幫助。

往後再遇上些事兒,手上有一批人可用,總好過自己單打獨鬥。

而且聽馬周的意思,這段思文雖然久居三教九流,但品性上倒沒什麼缺點,算是可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