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爭,是避免不了的一種形式,不管是在哪一領域都無法避免,只要是牽扯到權力,那鬥爭就無處不在。

既然鬥爭是無法改變的,那就設法改變鬥爭的方向,透過一些明確的主導意向,是可以逐步形成改變的。

相較於京城的紛擾局勢,相隔千里之遙的遼東,彼時卻呈現另外一種形勢,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廣寧城。

“說起來,本督從來都沒有敢去想象過,有朝一日的遼地局勢,能處在這等安穩的境遇下,特別是對我大明而言。”

孫承宗緩步向前走著,巡視著廣寧城防,神情感慨道:“從薩爾滸之戰慘敗算起,我大明在遼地的跟腳,就一步步被猖獗的建虜所摧殘著,從撫順關的淪陷,到沉陽、遼陽等地的淪陷,再到遼南的淪陷……

在此期間,我大明和兇殘的建虜八旗對戰,不知戰死多少文武,戰死多少精銳,被屠戮多少遼民,使得大明在遼地的跟腳,一直處在動亂難安的境遇下。

特別是遼西諸衛的淪陷,廣寧鎮被建虜奪取後,本督向熹宗皇帝請命出鎮遼地,那時候的局面已經非常危險了。”

“督師這一路走來,也不容易啊。”

隨行的茅元儀看向蒼老不少的孫承宗,感慨道:“那時候的遼前局勢,絕對是最兇險的時候,咄咄逼人的建虜八旗,想趁著奪取遼西之威,繼而威脅到山海關重鎮。

倘若山海關這等重鎮,一旦被建虜八旗所攻陷的話,努爾哈赤所領的建虜八旗,就能憑藉此雄關,徹底堵上關外通道,同時對我大明京畿一帶,常形成襲擾威脅之勢。”

“是啊。”

孫承宗點頭道:“在遼地丟掉這般多的疆域,折損那般多的精銳,談奴色變之風,可謂在遼前盛行。

可確保山海關要鎮的安穩,僅靠山海關一地是遠遠不夠的,那必須要有足夠多的穩固防線,來節節阻擊建虜八旗的兇悍攻勢才行。

所以本督在出鎮遼前以來,就不止一次的向熹宗皇帝上奏,請朝廷調撥糧餉,能夠在遼前一帶修築堅城,籌建車營建制,繼而抵禦住建虜八旗的勐攻。”

茅元儀眉頭微蹙道:“在督師提出這一構想,並逐步的實施下來時,很多人對此有著很多詬病,覺得此舉是耗費錢糧的無用功,可是下官卻不那般看。

我大明所積攢的那些精銳之師,多數都戰死在過往的戰爭中,甚至還有不少背叛大明的逆臣賊子……”

“止生,其實那些人說的沒錯。”

孫承宗擺手打斷道:“倘若是在先前的話,本督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可是現在本督卻發覺自己錯了。

過去國朝針對於遼地所生動亂,錯誤預判了建虜八旗的實力,讓所擁有的優勢,都在錯誤預判下逐步耗損掉。

本督於天啟朝出鎮遼前以來,明確的步步為營之策,其實也錯了,甚至還影響到很多人的決策。

為了堅守遼東的安穩,而守遼東,那永遠都不可能確保遼東安穩,這一點袁崇煥當初就瞧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