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清查虧空(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爺,內務府派人呈報,唐王孫朱聿鍵已離開西山宗學,由內務府所譴官員護送下趕赴天津。”
王承恩走進東暖閣,拱手作揖道:“琉球鎮總兵官鄭芝龍所上繳稅銀,皆已清點登記造冊,時下已押解至西山鑄造新制錢。
官辦處這邊呈報,皇爺所言工商法已初步定下,之後會逐步分批的試行此策,不過想最終明確工商法,還需數載。”
“朕知道了。”
伏桉忙碌的崇禎皇帝,頭也沒抬的說道:“王伴伴,今後西山宗學這邊,要有司定期向御前呈遞奏疏。
特別是軍、政層面表現優異者,都給朕單獨列出來,這些進京的宗藩子弟,也該到了初篩磨礪的時候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應道。
朱聿鍵被崇禎皇帝派到東江鎮磨礪,算吹響了大明移藩的號角,恰恰是移藩這件事情很繁瑣,所以崇禎皇帝要穩紮穩打才行。
朱聿鍵是第一人。
那今後較長時期內,崇禎皇帝會挑選一批合格的宗藩子弟,將他們調遣到值得信賴的軍隊中,去進行相應的軍事磨礪,清楚的知道打仗是怎麼回事,給大明培養一批能打的宗藩子弟,哪個磨礪出來,就派哪個去合適的地域,給他們調撥一批人手、錢糧、軍械、火器等,繼而給大明逐步開疆擴土。
這些外派出去的宗藩子弟,將會是一顆顆火種,誰能在所在區域站穩腳跟,並透過對外擴張,向朝廷訂購戰船、軍械、火器等訂單,讓朝廷享受到開海的紅利,那他們就能承襲所在爵位。
這一批外派的宗藩子弟,會受到崇禎皇帝的各種傾斜,包括所移藩出去的就藩地,都是最好的地域。
等到這一批外宗藩子弟,真正支撐起大明的外線屏障後,那後續外派的宗藩子弟,相應待遇就會差一些。
總而言之。
越早移藩出去的宗藩和宗室,會爭取到很多的好處和便利,畢竟他們能在海外站穩腳跟的話,那麼也能為大明帶來很多好處,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稱之為是一門生意也是很合適的,不過涉及到戰略層面的部署,是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的。
自特設起內廷有司以來,崇禎皇帝的壓力的確減輕很多,不過相對應的,崇禎皇帝也變得愈發忙碌。
畢竟要做的事情的多了,要明確的謀劃也多了,這也使得崇禎皇帝需要更多決策,繼而幫助維新變法紮下根基。
“孫傳庭在河南那邊,開始試行攤丁入畝了。”
崇禎皇帝拿著手裡的奏疏,神情嚴肅道:“看來要設法轉移下矛盾才行,不然此事從河南有司傳到京城,必然會引起不小的風波,這個攤丁入畝成功與否,會間接影響到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倘若這兩件事情能夠辦好,並逐步的在大明各省推行起來,那大明財政的壓力,就能相對應的緩解很多啊。”
當前崇禎皇帝所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圍繞著發展和搞錢謀定的,只要能發展好原始工業化,只要能增加貨幣的流通規模,將上述兩個大方向把控好,那大明會逐步的變好,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貨幣價值的體現,是錨定生產資料的產生,倘若兩者有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嚴重的問題。
不管是通貨膨脹。
亦或是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