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藻皺眉說道:“陛下,倘若是這般的話,僅靠賑災行署的協助,只怕也未必能將此事辦好。

直隸所轄府州縣眾多,特別是諸縣,不說開設的這批學堂,需要多少教員,僅僅是支出的糧餉,就是一筆不小的數額。

這還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年年都要支出。

畢竟招募那些破產群體的子嗣,想讓他們繳納銀子進修,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況且這些破產群體,先前從沒接觸過聖賢之道,只怕他們的心裡多有牴觸,叫他們的子嗣在身邊,幫襯著……”

崇禎皇帝眉頭微皺,李之藻所說的這些,都是很現實的事情,大明可不比後世,沒有普及基礎教育。

那絕對是文盲遍地走。

進修教育,對於底層百姓來講,是很奢侈的事情。

叫他們掏銀子,供養子嗣進修,遠沒有待在身邊,幫襯著減輕些壓力好。

再者言就算不收取任何費用,想要吸引這些群體的適齡子弟,到直隸各處開設的諸學堂進修,就必須要叫他們見到好處。

管飯是必須的。

學了後,以後能謀取生路。

不然按照這些人的想法,學不學都那回事,還不如老實待在身邊,幫著家裡減輕些負擔的好。

大明如果想要開民智,必然是一條滿是艱難險阻的路。

讀書,不是誰都能去觸碰的。

“這些棘手的問題,的確要逐一解決才行。”

崇禎皇帝沉思許久,皺眉道:“朕想到一些思路,卿家先聽一聽,到時卿家再酌情完善和增補。

其一,先以保定、天津、廣平、真定、大名幾地為主,畢竟這裡安置的破產群體最多,在各縣籌建起一批初階學堂。

其二,在賑災行署的協助下,將各縣募集的適齡子弟,各縣治下有皇莊的,暫安排進皇莊學堂一起進修,治下沒有皇莊的,則在縣城擇地籌建學堂。

其三,凡是進學堂進修的子弟,包管一日三餐,除此之外,等他們以後學有所成,學堂會安排他們謀生,其中表現優異者,每年發放獎學金,他們的出路會更寬廣。

其四,安排京師大學堂的讀書人,其中表現欠佳的那部分,去各縣出任學堂主事,凡是能堅持三年者,透過每年一次的考評,有機會擢縣學教諭、訓導,表現優異者,可擢府學教諭、訓導等。

其五,命這些學堂主事,在各縣招募科舉無望的儒生,分擔非學科的課業,比如啟蒙、識文斷字這些差事。

其六,京師大學堂加快招生效率,每年考評不合格者,就安排到各縣學堂之中,以此來逐步增擴各府州縣的學堂。

其七,和川海總會、匯通票號,皇明海貿總會簽訂契約,每年會向他們定向輸送一批所需的人才,達到一定的數額,上述這些機構要給京師大學堂一筆銀子,畢竟這也算幫他們增補隊伍。”

李之藻:“……”

對天子所講的這些,李之藻先前還真沒想過,如果這些構想能逐一的落實,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京師大學堂為首,所籌建的各級學堂規模,就可以逐步發展起來。

這無疑是顛覆大明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