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兩個選擇
章節報錯
叟無欺此番作態,沒將張拯嚇到,倒是將一旁的邱十三嚇得夠嗆。好在下一秒叟無欺就被張浮生給制住了,邱十三連忙上前欲將還不老實的叟無欺捆縛起來。
卻遭到了張拯的制止。
“下去。”張拯呵斥了邱十三一聲。而後便不再搭理眾人,轉頭對著叟無欺說道:“你這是打算刺殺我,還是試探我?”
“呵呵。”叟無欺輕笑一聲,對於張浮生抵在咽喉處的利刃毫不在意。沒有回答張拯的問題,而是看著張拯的眼睛反問道:“我說了我所知曉的一切之後,別駕當真願意放我離開?”問完,叟無欺輕輕挑開了張浮生抵在咽喉處的利刃,而後自顧自的說道:“既然別駕都認為我叟無欺是個聰明人,那我就該有成為一張廁紙的自覺不是嗎?又何必用這種話來糊弄叟某。”
“哦,你繼續說。”望著叟無欺,張拯笑了,這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難怪能在做下那麼多惡事之後依舊還能活得風生水起。
就連許敬宗都捨不得殺他,反而予了他長史之位。和這樣的人打交道確實舒服,至少比和蔣幹那種蠢貨好交流多了。
因為很多事情不用明著說出來,不然多影響名聲啊。紈絝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間的好不好。
“說什麼,叟某在得知大唐出兵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明白不管是誰來西州,我都絕無活命之理由,可笑一開始叟某還做著靠大唐洗白自己的美夢,如今思來,所謂的心腹之事,不過是因為奇貨可居罷了。”叟無欺自嘲的笑笑,而後繼續像講故事一般講道:“叟某更清楚許刺史如今只是沒空搭理我罷了,待他穩定西州之後,騰出時間來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置叟某這個名義上的刺史第一心腹。但是叟某不甘心啊,叟某苦心經營多年才有瞭如今的局面,現在只是因為大唐想要西域之地,就要我甘心做陪葬,世上哪有這般道理,別駕可別告訴叟某,這是大唐的道理。”面對叟無欺近乎質問一般的話語,張拯只是面色淡然的回道:“世上當然沒有這般道理,但,大唐不是高昌,也不是西突厥,你應該明白,大唐沒有你這樣的人生存的土壤。如你這樣的人,若是高居廟堂之上,活不過三天。”張拯的話說得很殘酷,但這也是赤裸裸的現實,就像叟無欺所認為的那樣,張拯今天既然已經決定對他動手,那自然不可能再放他活著回去。
只是面對這樣的聰明人,張拯也難得的有了一點談性。並且發自內心的為叟無欺感到惋惜。
惋惜他沒有出生在大唐,若是他是以唐人的身份踏入官場,一定能混得風生水起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能夠活得很好,一種就是叟無欺這樣純粹的惡人,另外一種就是像孫思邈那種純粹的好人。
只是張拯所謂的起了談性,也就是很無所謂的聽聽叟無欺的廢話罷了,真要和他繼續交流下去,張拯才懶得廢那個心思。
“好了,你的時間不多了,本官現在給你兩個選擇,第一,告訴我西域諸國何時出兵,出兵多少人,以及何人領軍,誰做主導,我可以給你留個全屍。第二,你可以自盡,但是我在西突厥的手下會將你那寡居的大嫂,以及你那長相七分像你的侄兒送去地下和你團聚。”廢了半天話,張拯終於露出了獠牙。
主要是今日出城遊獵的時間太長了,再不回去,許敬宗就該懷疑自己了。
叟無欺聞言有些愣神,雖然早就知道自己會有這麼一天,但真當這一刻來臨,多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壽命就將走到盡頭的彷徨。
沉默了好一會兒,叟無欺忽然展顏笑道:“這些事情我可以告訴別駕,甚至還能再贈送一個附加訊息,但叟某有一事相求,還請別駕能夠應允。”
“什麼事情?”張拯望著眼前即將面對死亡還能和自己侃侃而談的叟無欺,眼中不自覺的露出了一絲讚賞之色。
有臨終遺願,很正常,如果能夠隨手為之,張拯倒是不介意幫他一下。
“我知別駕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大唐皇家書院商學院院首,也是大唐皇家書院的實際控制者,叟某想為阿使那彌利求一個出身,還請別駕能給阿使那彌利一個去書院上學的機會。”叟無欺口中的阿使那彌利,正是他遠在西突厥的兒子。
叟無欺,全名阿使那叟無欺,突厥汗族一脈,而叟無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西突厥鐸澤可汗,其地位在國內相當於大唐的郡王。
“可以。”這種事情對於張拯來說不存在什麼難度,書院之中異族將領的子嗣並不算少,多一箇中亞面孔的學生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大唐這點胸襟還是有的。
“如此,叟某死而無憾矣。犬子以後跟著別駕,阿使那彌利這個名字也不太好聽,別駕叫他元生吧。”元,取初始之意,生,取新生之名。
對於這個私生子,叟無欺確實算得上盡心盡力為他鋪路了。
“元生,好名字。”張拯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和叟無欺的交易。而後想了想說道:“我再賜他一個姓氏吧,張元生如何?”
“多謝別駕,還請別駕附耳過來......”......就在張拯和叟無欺達成了共識的時候,書院的院長辦公室之內,馬周,李靖,還有張公謹三人相對而坐。
只是三人面上的苦惱之色表明了三人目前還未達成共識。李淵駕崩,但屋內的三人遠離朝堂,自然也就不存在為之守孝的說法。
只是在腰間繫上一塊白綾,聊表對於上皇駕崩的祭奠之意。
“賓王,這學子學成,總得尋個去處的,書院不可能留他們到老吧。”李靖開口了,只是語氣之中滿是無奈。
馬周抬起頭來卻是眼中無奈之色更濃,雙手一攤道:“衛公之意某如何能不知曉,只是某家也很無奈啊,上皇大行之期剛過,若是書院就將軍學院一干學子盡數遣至邊疆,將來讓世人如何看待書院,再者,文學院和朝中那群老夫子那一關,也不太好過啊......”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