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情況屬實不對,朝廷大軍到來匆急,時正為困頓之際。

黃巾軍近數日來,則於我縣內修整,養精蓄銳,精神尚可。

然于軍陣模樣,我漢軍可是要來即破之!

此不利也!”

縣尉胡旺立於劉祈左側,揪著一把山羊鬍子,眉頭緊皺,遲未有鬆手。

縣丞富項,主簿業壽,部將孫觀等人,多立於角樓上,注視數里外,隨時可能爆發之戰事。

眾人模樣,亦同胡旺般,多顯凝重。

按軍略而言,本方人馬困頓,當修整以集後部,尋時機而戰,即便面對起事之黃巾軍,雖非數年前可言,但同樣不可大意之。

可漢軍於前方丘地之動向,於人望去一覽無遺,這是剛到來,便要同數萬黃巾軍決戰之情形。

從上往下看去,黃巾軍內部大將,顯然也為漢軍之行動吃了一驚,短暫慌亂後,竟也排成了歪歪扭扭之軍陣,以地勢而迎敵。

劉祈一直沒有出言,他不覺想起了鮑鴻生平。

漢之中平五年,天子劉宏正設西園八校尉,鮑鴻為其一。同年因黃巾軍起事,鮑鴻受命出兵伐之,雖勝,後因貪汙軍餉過千萬,下獄而死。

人常言,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鮑鴻今次出兵來伐,劉祈初聞其名時,即有過憂慮。此番青州黃巾軍,以北海國為大本營,愈演愈烈是,於今日,聲勢早已超過當年鮑鴻面對葛陂縣的黃巾軍。

若是鮑鴻這次再行貪汙,對士卒安撫不周,內多人心不滿,以今次疲憊作戰,面對數倍黃巾軍,能否勝之,尚在兩說。

像許多人於朝廷大軍充滿期待一般,但期待越大,失望越多。

能肯定的是,一旦敗退,黃巾軍士氣必然大漲,其甚至可能放棄壽光城,直取樂安郡核心,青州之亂,必將難於一時平息。

劉祈也只能祈禱鮑鴻能勝之,才能安穩地方。至於軍中諸事,也有御史彈劾,鮑鴻功過,終逃不過悠悠之口。

城上兵士,含部分來此眺望局面之縣吏,觀劉祈不動若山,也都安心下來。

城內百姓,則於值守縣吏安撫下,尚是穩定。很多人知道朝廷大軍正在外面,以解城中之困,已在幻想黃巾軍退散後,重建家園。

“諸君快看,我漢軍動了!

騎兵先行,直取黃巾軍前方,步卒後行,萬人奔騰,當真氣魄難言,吾似敢大地都在顫動!”

一名縣吏激動高呼,眾人隨之望去,果然看到遠方漢軍,以地勢排開,只修整不到半個時辰,即向黃巾軍俯衝。

統領黃巾軍之首領,竟不退反進,驅趕著萬部迎上。

此間縣吏一言,城池上下,也感到了大地晃動之態。

而於角樓處看去,遠方數里外的密密麻麻之人影,各自相奔,很快衝殺在一起。

也幸虧壽光城外,方圓十餘里之地,只有些許小丘山,多為平坦之地。

內以田畝相連,可惜天災之下,不需兵士腳踏,其中糧食早早枯死。

數萬人之作戰,絕非一時能分出勝負。

但看向戰場上的漢吏們,雙手莫不捏著一把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