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祈則在觀望一會後,便回到了官舍。

壽光城不過兵圍三日多,但這次入城避難之眾,為他特意放入,含臨縣鄉民,以數萬眾,擁擠間糧草每日消耗,即便一日一頓稀粥,用為續命,但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主簿業壽近數日來,年紀輕輕,就急得生了不少白髮。部將孫觀、李展、劉直,甚至剛加入城內的太史慈,為維護城內紀律,城上安危,每日分白晝輪休,也忙得不可開交。

人莫不等著朝廷大軍解圍,可劉祈還是不得不做最壞打算,朝廷此番以鮑鴻為主將,領兵三萬來討伐,黃巾軍已成氣候,如他方才於城池上所想,若因鮑鴻輕敵諸因,漢軍敗了呢?

“壽光城死守,難解其危,漢軍若失利,必須協助朝廷軍扭轉局勢!”

劉祈之前已經做了最壞打算,那便是朝廷軍遲遲不到,以壽光一城,集合各處所集糧草,以守半月為限。

但如果朝廷平叛大軍事敗,朝中以此番費勁心血,再無力籌集糧草戰之,青州或陷入數年動亂,重現漢末混亂,以地方黃巾軍割據,直等到強力之人,才以平之。

他劉祈不可能這麼一直等待下去,讓縣地處於睏乏之間,常受黃巾軍襲擾,甚至以覆縣之危。

城內百姓躲避,又能躲到何時?一月之後呢?

當然,他本為地方主官,又為宗室之後,更不可能投降黃巾軍。

細細想來,自來壽光近一月,思慮局面,他不得不被動防禦。

手中這一千多人,也只有前番一勝,面對萬眾黃巾軍,難做抵抗。

既以力量薄弱,朝廷軍倘若敗了,朝中一時難以接濟,他只能再廣召人馬,扛起安穩地方之大旗,想來大漢天子,乃至於朝臣,也非常樂意看到。

“且去將功曹掾,還有賊曹掾,及許都伯召來!”

劉祈於桉幾起身,從牆上懸掛之地圖上移開,向送來文書的記吏道。

事關軍事方面,他沒有過多讓縣丞富項等人參與。如孫觀、王楷、王志、李展等人,莫不是他心腹。

“諾!”

記吏下去,劉祈來回踱步,實也有些憂心老家蓋縣。

離開時,馬氏等杜鄉大族,已經放眼開始招募鄉卒,於他建言下,設立幾處軍寨,護衛鄉地,防止盜匪,且只等他派一人總攬。這也是杜鄉大戶,對他劉祈示好。劉祈確也需要一代言人,來招攬安排好鄉黨。

原本打算讓李展同他往壽光處事一段時間,再由之歸去,這次卻因黃巾軍動亂拖延。

不過,北海國之亂,影響最大的乃是琅琊郡,而根據劉祈於昌慮任上,從江沛口中打探之訊息,徐州未防備盜匪和太平道復起,隨著大量人口南下,州郡募兵及訓練,大有增加,絕非因這兩年由天災人禍而變得荒涼之青州能比。

遂而,琅琊郡只要應對得到,大機率能抵擋得住,以使太平道勢力不會擴散。

這種憂慮,隨著孫觀、王楷等人,陸陸續續被召來,很快消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他劉祈而言,解決面前再度出現之困境,才是關鍵。

城外,漢軍同黃巾軍之戰事,從日出開始,一直到達黃昏。

伴隨著城上一陣歡呼,已經同孫觀等人,研討大半天的劉祈才得彙報。

漢軍有後續援軍到來,士氣大增,敢在天暗前,全力衝殺,戰場上已廝殺整日之黃巾軍,莫不潰退!

“漢軍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