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孝廉(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任上,以擴散之州郡名望,昌慮百姓之愛戴,又有陳琳、張昭、陳珪陳登父子,先後所贊,“廉能正直”,更是相識之眾,於劉祈之共識。
在東海郡去歲末的考核中,劉祈所領昌慮縣,力壓其他諸縣,從各方面比拼下,皆為全郡吏治第一!
此中事項,為郡府公示後,早於正月就已傳開。
故江沛以舉劉祈為孝廉之事傳開後,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於郡中人看去,理應如此。
然於昌慮縣衙,可沒有這般風平浪靜。
孝廉一科,本屬清流,乃被視作官吏晉升之正途所選。
朝廷之規定,每郡之所,差不多二十萬戶,每歲與地方長官,才能推舉一人,而後為朝廷任命。
像郡太守江沛,同樣是孝廉出身。
劉祈本屬微末,有宗室身份加成,而今以其名望能力下,被舉孝廉,前途更加遠大。
本縣一些豪族富戶,有得聞糜氏之前同劉祈相交,並做贈予之人,無不感嘆糜氏先見之明。
是於整個二月,一時間,前來拜訪劉祈計程車人,未有減少。
為維護好形象,劉祈於辦公時間外,每有人來拜見,多做相見。
見者於眾人,莫不言之劉祈謙卑大度,仁義之名不虛傳。
二月二十三日。
劉祈再度與官舍內,接見了幾名從沛國專門趕來拜見的地方士人,恰逢業壽送來文書,不由笑道:“縣君而今乃是州郡名人。
人常言,聞名不如見面。
今縣君尚於昌慮,普通士人,尚能拜見。
若是縣君將來高就,可就沒有這等機會。
是故來者越多,好與鄉友言!”
業壽此言,聽得劉祈啼笑皆非。
近一段時間內,如業壽所論心理者,可不再少數。
他尚於“微末”,以後若是走向更高位置,或會有人放言,吾曾與劉希德有一面之緣云云。
手取過業壽遞來的文書看了眼,發現是關於防災諸事,劉祈隨之放在左邊,以表要加急處置,接著抬首道:“君所言只是一方面,這兩日相交,我還真發現不少才能之士。
不是於吏考近乎?
我打算以今歲吏考,將庸吏辭之,以召地方士人處事,算是為昌慮官吏,換上一些新鮮血液。
此事,未來半月內,有勞君同子初,多加輔佐!”
身為功曹,業壽專門負責吏考,劉祈所知,也是他專門回稟,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事關昌慮吏治問題上,劉祈如此雷厲風行,就已經在心中有了方案,並將落到實事上。
“縣君這是要於縣中整治,以其肅清地方,可要為全縣去令,先讓地方自查之?”
作為劉祈幕僚,業壽自是為之考量,擔心牽一髮而動全身,引起縣衙變動。
劉祈並不為意,他沉聲道:“君可能不知,我自去歲任上開始,便為全縣下發縣吏諸曹,及鄉吏各所,自查自糾之事。
但從去歲至今,明面上昌慮發展迅速,可於內部,暴露問題越來越多。
昌慮想要發展,必須要去除尸位素餐之吏員。”
業壽不再勸告,忽然想起,面前的昌慮縣長,可是早有“強項長”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