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送別(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縣衙諸事,這段時間來,為張昭協助劉祈料理,處置的甚有條理。
故以張昭所言,劉祈能感觀出,其人是憂心縣丞一旦空缺,韋氏等豪族,會藉機向劉祈這個縣長髮難,這才故意停留些時日。
彭城張氏,作為地方大族,張昭又交由廣泛。韋氏等地方豪族,便是要對付劉祈這個縣長,以期借刀殺人,也不會將張昭給直接捲入,尤其處於徐州之地。地方豪族同傳承久遠的高門大戶,那是不可相比。
看出劉祈聽進去,緊接著,張昭再度沉吟道:“如方才所言,韋氏等不受縣命,我知希德,汝已有腹案。
昌慮能於歲除之混亂,也全賴希德雷霆處置,安穩不易,可惜以豪族之禍,終還是難……
然則,希德雖不畏懼,但還是要小心狗急跳牆。”
劉祈看向張昭這數月來,為縣衙處事忙碌,而顯得清瘦之臉龐,微嘆道:“知我者,子布也!
亦勞子布憂心,為縣寺操勞。
至於韋氏等,子布權且放心,其以不受約束,有私遭盔甲,與盜匪聯絡,我更有實證。其中所行,早形同謀反!
若是他此時主動跳出,那便是覆滅之機。
子佈於軍寨有所巡視,當知鄉卒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即為守護鄉地所立,到適時,誠該以亮劍!”
聽到“亮劍”二字,張昭便不再多說什麼,自曉劉祈於韋氏等,已有清除之心。
而鄉卒之力量,張昭多次巡視,知劉祈所言非虛。但豪族聯合盜匪力量,同樣不小,心中只盼劉祈於他未有離開這些時日,能全力做好最壞打算。
將離開堂舍時,張昭主動彙報了劉備未在縣衙幾日內,從各鄉上報的懇田情況。
數月前,寒山賊、嶺山賊先後覆滅罷,帶回了大量俘虜。
這些俘虜,經過審問,除罪大惡極之輩,向郡府請示,斬首之外,餘者俘虜,多被安排修建碼頭、道路,開墾荒地,以用作流民安置,作為贖罪之用。
張昭作為縣城,劉祈與他通氣後,由之專門督管此事。現在,終於是有了進展。能為民生處事,並將流民、隱戶安置入籍,正是大政績耳!
但劉祈卻將此政績拱手相送,併為州郡去信專門說明,還將他所行之功勞放置於前。此中豁達相待,讓張昭感嘆,然他心情剛直,便是不允。
半月前,因此事,還同劉祈勸告了一番,見劉祈向上文書,改了名次,這才心安。
而劉祈,也是第一次遇到,有人送功,卻是不要之人!
待張昭道完情況,劉祈拊掌道:“子布所為,才是百姓之福!
官寺若能趕在入冬前,將往來流民妥善安置,於以田地。只怕等到明歲,近些年來,以昌慮流失人口,多將補回。
昌慮也將為萬戶大縣耳!
然以子布之別,我心實不捨!
但求將來,我二人能再同衙為官!
共同造福百姓!”
劉祈言語真摯,張昭也有感懷:“希德懷仁義之心,又有雷霆手段,當是治世之才,我亦希望,能同希德再次同衙為官耳!”
接下來半旬時間,韋氏等明面上,無大動作,但根據李展所領斥候打探,塢堡訓練不止,還多次同泰山賊有聯絡。
劉祈看在眼裡,嚴陣以待,並未打草驚蛇。
九月初六。
在將諸事安排妥當後,張昭最終是要離開來任數月的昌慮縣,這也可能是昌慮歷史上,最短的縣丞。
但想到張昭名氣,州府以此為過度,眾人也就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