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看,三鄉地方豪族,因他節制其人權利,加上張昭將走之事,遂漸同他劉祈勢如水火。如此一來,那就沒有好言談。

與其等著豪族叛亂,遠不如先下手為強!

既然韋氏等真地同盜匪有勾連,加上他這些時日,讓李展等人於鄉地收集之情報,足可處置。

早數月前,他即認識到,只有將這些不服縣寺命令,欺壓地方之豪族,藉機拔除,他才能深化昌慮民生治理。

劉祈原且憂心這群陽奉陰違之人,會持續下去,自到任以來,其即有尋找機會,未曾想,他來任上半年,在觸動地方權力核心後,韋氏等,便不耐心地跳出來。

正合他意!

然想讓人威服,所欠缺的,還有一個契機。

此中契機,於劉祈看來,便是匪寇主動參與進來,他便可站於大義,光明正大。

將至官舍們口時,劉祈轉身道:“仲臺,糜氏提供之盔甲,這兩日或將送來,先勿裝備。

但於南城方向,於泰山匪之監視,必當加強!

於泰山匪外出,可與之勢弱!”

孫觀通曉兵謀,聞言面有觸動。

縣長劉祈,這是要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近兩月來,水陸兩部人馬,少有動作,常做對抗練習。休沐時,則幫鄉地百姓,處置農事,致使一眾統將,如他孫觀等,皆想尋機戰上一場,檢驗這些時日訓練之效果。

此外,殺賊之軍功!

兩月前,以嶺山賊之覆滅,他同兄長孫富,還有許案、王唯等,為劉祈向上表功,可是得州郡大賞,各為百人將,繼續受劉祈節制。

百人將,並未統領百人,可以數百人不止。往上便是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再往上乃是別部司馬……

試想一下,若未受好友臧霸所薦,脫離市井一應好友,來投效劉祈,他兄弟二人,眼下說不定依舊為一普普通通之黔首,哪會有今日光明前程?

對於此,孫觀和孫富,內心對劉祈非常感激。

其人善待部將兵士,不貪功,更是公正,足使人傾力跟隨。

劉祈能將此間重要決定告知於他,同樣是絕對信任。

這讓年輕、尚帶著豪氣道義的孫觀,於面前尚比他年少幾歲的劉祈,多了些效力之心。

“末將領命!”

望向身邊氣魄不凡的身影,孫觀抱拳應道。

內心暗道:數月來,縣君好像又長高了!嗯,縣君即有心覆滅泰山一帶匪寇,另以地方不安之豪強,此誠為大功一件,當比滅嶺山賊更盛,我知宣高正於郯縣安定好了伯父,無所事事,若不請之來此相助!

念及好友臧霸性格,孫觀搖了搖頭,但他忽然想到性剛直的臧霸之父,眼神忽然一亮。

轉瞬,兩人放慢腳步往堂舍而去。

劉祈今歸來,按照幾月之慣例,將召縣寺眾員,做總結之會。

待吃過午食,又於張昭、方真等碰面。

日昳時分,一應官吏,便被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