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也是倒黴,剛接手京營沒幾天,就遇上氣溫驟降加暴雪,一晚上死傷幾百人。

當天,就有好幾個言官的奏章呈了上來,對李邦華一番大肆抨擊,彈劾他監管不力,才導致如此大的損失。

看到這幾份奏章,天啟一陣火大,好像換成別人,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似的。

拿根雞毛就當令箭,這些人不是蠢,而是真正的壞。

天啟知道這裡面很可能有魏忠賢的人,但京營是自己重點的關注物件,是關乎大明生死存亡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他不允許任何人隨便給李邦華這個主官羅織罪名,讓京營的整頓陷入停滯,繼續糜爛下去。

所以,天啟毫不客氣的道:“看來李邦華著實不討一些人的喜歡啊,才剛上任幾天,就被人針對了。”

“朕還沒糊塗到連這樣的事情都要怪到李邦華的頭上,往年京營沒死人嗎?怎麼沒人管?怎麼沒人想到給京營補充棉服、修建營房?”

“誰能想到,一接手京營就要先準備這兩件事?錢從哪裡來?棉服從哪裡來?戶部、工部會直接撥給李邦華嗎?”

“這些人,專盯著他人犯錯,根本不從實際情況考慮,這不是蠢,就是壞,不管哪一類,用之何用?全部削官回鄉,永不錄用。”

聽了這話,魏忠賢不由大吃一驚,他已經很久沒見過萬歲發這麼大火了。

其實,這件事情不是他授意的,是下面的人為了表忠心,知道他魏忠賢肯定不喜歡李邦華,所以才借這件事情大作文章。

不過,魏忠賢也沒有阻攔,不然的話,這幾本奏章就直接被他扣下了,不會出現在這裡。

因為他也想借這件事試探一下萬歲的反應,畢竟一覺醒來就死傷幾百人,這可不是什麼小事,就算不是李邦華造成的,但身為主官,他也難辭其咎。

哪怕不懲治李邦華,責問敲打幾句應該的吧。

這樣的事情只要一開頭,以後有的是機會找李邦華的麻煩,因為京營的問題太多了,李邦華再厲害,也顧不過來。

可沒想到,萬歲一開始就沒想責備李邦華的意思,不但為李邦華找好了理由,還直接把幾個言官大罵一頓,甚至還要將他們削官,如此嚴懲,實屬罕見。

魏忠賢本想為幾個言官說些好話,但想到昨晚自己和萬歲的談話,這個時候觸萬歲的眉頭似乎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於是,他連忙躬身道:“是,萬歲。”

天啟掃了魏忠賢一眼,又道:“朕知道京營的問題很多,想要整頓非常耗費心力,李邦華確實很難。”

“再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宮中已經開始採買過年用品,朕決定,縮減宮中開支,該省的省,拿出三萬兩給李邦華。”

“另,戶部撥款十七萬兩,一共湊二十萬兩吧。”

魏忠賢臉色一變,你不責備就算了,竟然還要撥款,這也太偏愛李邦華了吧。

於是,他想了想道:“萬歲,奴婢覺得,減少宮中用度實為不妥。”

“宮中用度並不算大,若減少三萬兩,這個年怕是過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