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第一天,就下起了鵝毛大雪,前世的記憶中,身為北方人的天啟都從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雪。

早晨起來,整個皇宮,甚至整個京師都被白色覆蓋,這是一個白茫茫的世界。

宮女、太監和侍衛剛奮力清理出一條道來,沒一會兒又被積雪覆蓋。

天啟穿上了厚厚的棉服,外面還套了一件毛絨的斗篷,僅在乾清宮門口站了一會兒就有些受不了了,實在太冷了,這至少零下幾十度。

西暖閣中,看著火盆中火紅的炭火,天啟陷入沉思:“這天下間,恐又不知要凍死多少無辜百姓。”

小冰河期的概念,天啟並不陌生,他甚至還知道如今的大明正處在小冰河期最巔峰的時候,所以在穿越過來之後,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心裡準備。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低估了小冰河期的威力。

穿越過來的那天已經是八月末了,換到後世的陽曆,也就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左右。

在這個時間,北方正是秋高氣爽,哪怕是東北,溫度一般也有十幾度,高的甚至能到二十度以上。

可在這裡,卻不可能出現。

雖然沒有溫度計測量,但天啟估計當時京師的溫度頂多只有幾度。

不過,作為北方人,這樣的溫度也不算什麼。

可進入九月份後,溫度又迅速下降,直到零度以下,還下了幾場大雪。

即便如此,這樣的氣候也不算多惡劣,北方人幾乎都遇到過。

直到天啟看到幾份來自廣東、福建等幾個南方省份的奏章,這才震驚不已。

這些奏章皆是上奏雪災帶來的巨大災難,希望朝廷能撥款賑濟,否則又有大量的百姓凍餓而死。

在後世,廣東、福建這樣的南方省份要是下雪,肯定會登上熱搜。

如果發生雪災,那絕對會加上百年不遇、千年一遇這種詞來好好的修辭一番,就和太陽打西邊出來一樣讓人驚奇。

可放在這時,已經司空見慣了,天啟也蒐羅了一下之前的記憶,知道南方省份每年都會下雪,下大雪,甚至是暴雪。

而北方,氣候驟降帶來的災害就更加明顯了,其中猶以陝西最為嚴重。

從七月開始爆發的王二叛亂已經持續了近半年時間,起初人數並不多,只有幾百人,而且缺吃少穿,更沒有像樣的兵器。

可是幾個月下來,陝西和山西官軍聯合圍剿,不但沒有剿掉這股土得掉渣的農民軍,還讓他們不斷發展壯大,現在已經有幾千人了。

因為災民越來越多,剿滅的還沒有他們補充的多,甚至連一些官軍逃兵也加入其中。

前世的記憶中,天啟沒有聽說過王二這個名字,那肯定是沒成什麼氣候,但他的揭竿而起,就像歷史中的陳勝、吳廣一樣,會帶來連鎖反應。

事實也正是如此,正史中,崇禎元年開始,農民起義就風起雲湧,湧現出了幾十支農民武裝,剿不勝剿。

最終,大明也被這幫農民給徹底的覆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前世的天啟,也是農民的兒子,所以心裡對農民也是抱以尊重、同情的。

但這一世,雙方的立場不同,甚至是互相對立,如今的位子不允許天啟對他們有絲毫的婦人之仁。

否則,就是對更多無辜的人的不負責,更是對歷史不負責。

因為他們掀起的破壞,不但會導致大明的經濟進一步崩潰,也會導致人口大量銳減,畢竟這幫農民也沒少幹血腥殘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