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在宇宙中飄蕩了這麼多年的異磁星文明就算還未滅亡,那也該走到了極限的邊緣,他們撐不了太久,勢必要在徹底崩潰前找到一顆生命星球安頓下來。

在他們流浪的這些年中,必然在做著同樣的事,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慌不擇路的用“喇叭”喊話了。

畢竟生命星球在整個宇宙中都是稀罕物,而他們的科技水平和銘星比較又差了很多,即便路過了生命星球也很可能意識不到發現不了。

故而在宇宙中流浪了幾百年也沒有找到新的生命星球重新發展,只能在窮途末路的境地下,採用這種方式向外傳送訊號,看有沒有哪個“天真”的文明會回應他們。

很顯然,這種做法是有成效的,至少這段訊號被捕捉到了,而且碧穹星上的人對此有極高的興趣,甚至有可能會做出回應。

要真這麼做的話可就麻煩了。

異磁星文明顯然不是個善類,或者說他們的腦子肯定不太好使,不然的話怎麼可能拉上整個文明發動戰爭。

而現在的情況與當年又不一樣,異磁星文明流浪了這麼久,對生命星球的渴望遠遠勝過一匹飢腸轆轆即將餓死的狼對肉的渴望。

在當年的情況下他們都敢悍然發動戰爭,那麼現在有極大可能也會這麼做。

更何況碧穹星這顆生命星球的潛力很高,生態環境保持的還算好,儘管在“本球人”眼裡是岌岌可危的,但對異磁星的人來說已經是個天堂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的飛船必然保持著十分之一光速航行,可能正在接近著這顆星球。

目的地不需要是碧穹星,只要路過時,碧穹星在探索範圍內,就有可能發現這顆星球。

到那時可就麻煩了,這個世界將面臨的不是世界級大戰,而是星際戰爭,是文明戰爭。

或者說——種族奴役、文明奴役。

不要覺得經過數百年流亡他們會對過去的行為悔過自新,然後真如他們口中所說的那樣,和平的建立交往關係。

有個說法叫太陽底下無新事,現在以及未來的文明與文明之間的碰撞在實質上與過去的原始部落與原始部落之間的碰撞是如出一轍的。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拳頭更大的,武器更好的說了算。

所謂文明不過是一張遮羞布罷了,將原始的行為進行了粉墨修飾後搬上舞臺,對其本質沒有絲毫改變。

更何況,異磁星文明可是搶走了一艘軍艦的,哪怕是上面搭載的常規級武器都夠碧穹星喝上一壺。

他們有這個實力來奴役碧穹星,就更別提在這數百年中他們可能製造了新的飛船,以及破壞力更大的武器。

如果這樣還要對他們抱有幻想的話,那就是在將整個碧穹星的希望寄託在對方的仁慈上。

這樣未免太靠不住了些。

“BT,異磁星文明在發動戰爭前,開拓者飛船或軍艦向外探索的方式是什麼?用何種方式判斷一顆星球是生命星球。”

生命星球與資源星球、荒蕪星球有著明顯到肉眼可見的差別,但顏安不覺得在探索過程中確定星球型別的方式會是靠肉眼觀察。

那樣的話未免太過低階了,根本無法滿足快速探索的需求。

所以必然有一種特殊的掃描方法,對星球是否可孕育生命做出直接判斷。

倘若想要避免碧穹星被異磁星文明發現,那麼就得知道這種掃描方法是什麼,然後想辦法讓整個碧穹星即便被掃描也不會被發現是顆生命星球。

只要訊號源所代表的飛船距離碧穹星沒有近到可用肉眼直接辨別出是生命星球的地步,那就不會引來他們。

“正在搜尋中,根據記錄異磁星文明搶走的開拓者飛船上採用的是生物磁能捕捉裝置,存在一定量生物的星球將反映出較高的生物磁能,故而可判斷出是生命星球。掃描範圍約為十五億公里。”

顏安恍然,難怪流浪幾百年都沒有找到生命星球,聽BT的介紹他就知道這種掃描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如果生物數量不夠多,那反映出的生物磁能就不夠高,無法判定為生命星球。

這樣一來就會錯過許多還在早期發展中的生命星球,恐怕碧穹星在蕨類植物出現前,都不能達到判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