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解析訊號(第1/2頁)
章節報錯
和數字訊號相比,模擬訊號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容易受到電磁干擾。
經過一光年的距離,朱赤天眼接收到的訊號已經與原樣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但是由於訊號多次重複,不同次接收到的訊號都是一樣的,將未被幹擾部分重疊後就能得到眼前的這段訊號。
可能這段訊號也不完全準確,但比起接收到的初始訊號而言已經改善許多了。
除了這段被修復的訊號,實際上還有一些初始訊號被作為補充也傳送給他了,從昨天就開始朱赤天眼接收到了這些訊號,經過一天一夜的印證之後,最終確定這段訊號屬於外星文明訊號的可能性極高。
看著那排成一列的初始訊號,大約有六七十個樣本,每個樣本之間都有高度重合的部分,這才是判斷這些訊號都是重複內容的依據。
看得出來那個未知訊號源向外傳送訊號的頻率很高,否則的話不會接收到這麼多遍。
在漫長的等待後,BT一口氣給出了十五條結果。
五千多種匹配的相似記錄,最終能夠對應上,並解析得出文字資訊的,就只有這麼十五條。
破譯後,顯示出來的是完完全全的異磁星文明的文字,就很有意思。
與碧穹星文明一樣,都認為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型系發出的資訊對其他文明而言也非常容易理解。
然而事實上大家的語言互不相同,根本不存在隔空交流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銘星的開拓者飛船同時兼具搜尋異磁星文明、遺失飛船等任務,BT的資料庫中是不可能儲存這些資訊的。
就更別說透過比對翻譯出這條訊息所攜帶的內容了。
即便解析出來,顏安也看不懂。
在外星球還能不落下母語的學習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現在日常用得多的是朱赤語、英語等外語,哪還有興趣再去學一門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異磁語言。
不過好在異磁星的文字系統在BT的資料庫收錄範圍中,透過比對逐字逐詞進行翻譯,在每一條下面都加上了銘星的文字翻譯。
由於在這方面BT的演算法沒有進行過深層次學習,只能參照現有的朱赤語言與銘星語言翻譯程式機制進行強硬翻譯,導致翻譯效果很差,與原語意存在很大偏差。
一眼掃過去,可以將其中十二條排除在外,這十二條句子的語序完全混亂,字或單詞的翻譯都是獨立且跳躍的,根本無法看出原語意想要表達什麼。
至於剩下三條,倒是稍微好些,看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將朱赤文機翻成英文後,再將英文機翻成黃倭文再轉朱赤文一樣。
翻譯出的內容生硬,不過字與字之間,詞與詞之間好歹還存在一定的聯絡,靠著朱赤語言鍛煉出的強大聯絡能力,勉強還能看出這些句子的大概意思。
“我和平尋找想象需要科學發展的文明搭檔,情願幫忙助長科學,接受拜託答覆。”
“我們美好尋找面向科學的種族的夥伴,願意資助學科發展,請求回答……”
“找尋……”
將三條句子結合起來看,顏安艱難的理解了,這是一條尋找文明的訊息。
大致意思是他們想要找想要踏上星空但還沒踏上星空的文明當做夥伴,如果接收到此訊息的話請進行答覆,他們會趕過來幫助文明建設。
唔,就在一光年以外的飛船發出了對文明的“組隊邀請”?
顏安有種怪怪的感覺,照異磁星的秉性,他們也會有拉人組隊的一天?
與其說他們在尋找一個渴求發展的文明進行組隊,倒不如直接說他們正在尋找一顆生命星球。
生物是需要在一個合適的環境才能更大規模進行繁衍的,無論是銘星還是異磁星文明對生命星球的渴求都是極高的。
銘星早期的野蠻擴張,其目標也就是那些生命星球。
資源星球或荒蕪星球相較於生命星球而言簡直一文不值,縱然那些星球可以被改造,但那需要投入的資源成本太大了,遠遠沒有找一顆生命星球來得要輕鬆。
而異磁星文明自搶奪星艦消失後,極有可能在一直流浪。
即便飛船就算有全生態模擬系統,那也非常容易發生生物環境崩潰,可能一場異變的病菌就足以讓他們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