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的發動機呢,是什麼?”

“星際衝壓發動機。”跟BT的引擎一樣,這就是對開拓者飛船而言最適合的引擎。

發動機利用強磁場形成一個巨大的此漏斗,能夠在星際旅行中收集氫氣,作為航天器核聚變反應堆的燃料。

這樣一來飛船就沒有了燃料負載,能夠在航行中極大的提高速度。

只要飛船的其他方面滿足條件,最快可以達到以光速航行,即便是探索狀態下的十分之一光速那也不得了了。

以這個速度再加上生物磁能捕捉裝置的掃描範圍,在他們發現碧穹星後只需要十三個小時就能抵達這裡。

好在他們還需很長一段時間才會經過這裡。

最多九年時間,應該足夠了,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不過現在擺在顏安面前的首要麻煩,仍是該如何確定此飛船存在。

關於如何觀測外星飛船,碧穹星在一八年九月份就有兩名工程師發現了獨一無二的探測方法。

對於接近光速的飛船,探測方法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複雜。

根據逆康普頓效應,在宇宙微波背景下航行與高能電子碰撞後能量會出現增加。

如果光速按每秒299792千米計算,那麼飛船與星際空間中的粒子碰撞產生的耗能為2400公斤的TNT當量,並釋放出伽馬射線。

因此飛船是無法在實現隱形的同時光速或亞光速航行的,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會留下尾跡,是屬於與星際航天相關的獨特標記。

即便是保持十分之一光速航行的飛船,也會產生相應的標記,微弱但存在。

這個標記用碧穹星現今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輕鬆觀察到,範圍是整個銀河系乃至銀河系附近。

不過這項技術是存在缺陷的,即觀測方式仍未超脫碧穹星現有的科技範疇,屬於“望遠鏡”一類的觀測,“傳播媒介”不超過光速。

從飛船在只距碧穹星一光年處才被發現就能看出這一問題了,原因居然還是他們主動向外釋放訊號。

這種情況下即便看到了痕跡,那也是數年之前留下的,並非即時。

倘若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觀測,那等他們確認了一光年外的飛船航行痕跡,異磁星文明估計也快要到家門口了——畢竟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到哪了。

完全不可行的方法!

檢索BT的資料庫,也沒有得到可解決的辦法。

要麼是碧穹星全力發展好幾年才能搞出來的裝置,要麼是類似的技術,即便能證明訊號源是一艘飛船,也沒剩多少時間給他們準備了。

就在顏安對此感到一籌莫展時。

門被敲響了。

高勝寒等不及經過他的同意就推開了門,好在螢幕是背對著他的,留給BT足夠的時間將上面的內容掩蓋。

他的臉色激動,眼神中包含著複雜的情緒,就像是忽然得知顏安把因數分解演算法搞出來時那樣。

“剛剛接到第一高山南部駐軍的報告,在他們那裡疑似有大型不明飛行物體墜落,撞擊第一高山造成雪崩,我們與兩個連的駐軍失去了聯絡。”

在天氣好的時候第一高山發生雪崩的機率很低,所以駐軍為了巡邏在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紮營,結果這次雪崩波及範圍很大,切斷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絡,到目前生死未卜。

“不明飛行物體?”

已經知道一光年外飛船是異磁星文明的後,顏安對不明飛行物體開始變得敏感起來。

他的直覺告訴他,如果這是件意外的話高勝寒絕不會如此失態。

“什麼樣的飛行物體?有沒有人觀測到是什麼?有無影像存留?”顏安還是冷靜的,當即問出了最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