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春帳紅綃暗香來 夫妻恩愛樂生悲
章節報錯
高昌廟以前只是江邊的一片灘塗荒地,河道環繞,蘆葦叢生,僅“橫篙掛網幾漁家”,是個實實足足的鄉下地方。
清同治四年,兵工廠遷建於此,在此大興土木,高昌廟一夜之間熱鬧了起來。大批軍隊、民夫聚集而至,冶煉鋼鐵、製造q炮、打造船艦,不斷擴充地皮,至今已是煙囪林立,港口、碼頭、軍營、自來水公司、電燈公司、煤棧都彙集於此,支撐著城內的一切繁華。不遠處又建有南火車站,附近店肆不下數百,商號鱗次櫛比,客商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一派繁華景象。
從小東門到高昌廟僅七八里地,現已在爛泥地上修築了通汽車的公路,黃包車不多久就將李善仁拉到了高昌廟,在兵工廠門外鑄鐵欄杆前停車。李善仁下車,走向獨具一格的過街樓式大門,向衛兵出示了股東證書,說找張總辦。
衛兵指示他,前面一幢城堡式建築三樓就是總辦辦公室。李善仁走上旋轉樓梯來到總辦辦公室門前,輕輕敲了敲門,裡面傳來一聲“請進”,李善仁推門進去,見垂直推窗下一張碩大的紅木辦公桌後,坐著一位面目清朗的長官,他就是總辦張楚寶。
張楚寶示意李善仁坐下,侍衛遞上熱茶,李善仁接過,寒暄了幾句,雙手奉上厚禮,遠親朋黨之類套一番近乎,遞上股東文書及紅契,說自己需要資金,請張總辦結算後退回原始投資。兵工廠總辦換了好幾任,如今的總辦張楚寶也是徽州人,且同在李大人麾下共事,李善仁以為同鄉同事好說話,誰知張楚寶瞄了一眼股東文書,極不耐煩地說:“當初兵工廠系蘇淞太道奉朝廷諭旨官籌民辦,原來蘇淞太道是這麼籌的,將官辦扔了,完全籌成一傢俬募兵工廠,這不是拆國家牆腳麼!難怪這些年沒有成本核算,誰也不擔責,搞那麼大的規模,什麼也搞不出來,都被你們這些官商掏空了底子。你至今已取回多少倍原始投入,有賬可查,我估摸販***也沒這麼高的回報。你知不知道袁大人為了填補財政空虛,強大軍工事業,已經向四國銀行團借了二千五百萬兩銀子,你倒好,如今國家急需資金支援時,卻要抽回資金。”
李善仁被張楚寶訓斥一頓,不免有些尷尬,更堅定了抽回資金的決心。他裝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敘說李家遭遇不幸,前些年建造家宅又欠下一大筆錢,請求總辦高抬貴手,予以核准退出。張楚寶見李善仁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姑且信了,就說:“袁公有令,兵工廠要擴大規模,漢陽那邊也要增產,這一切都需要資金。看在同鄉的份上,你若要執意要抽回投資,須按官銀當本利率扣除分紅資金結算,你若同意,就在紅契上簽字,否則免談。”
李善仁沒料到這位同鄉總辦鐵面無私,嘴上說得好聽,卻一點不念同僚鄉黨之情,還精於算計。心想當初籌資時說好可以隨時退股,這事在紅契上寫得明明白白,怎可以說推翻就推翻?但是張總辦是軍方代表,雖然自己有紅契在手,可大權在人家手裡握著,說不行就不行,幾無道理可講。李善仁怕夜長夢多,按當本利率結算就按當本利率結算,先取回本金再說,於是簽字畫押,約定三天後來拿銀票。
李善仁收起紅契要走,突聽辦公桌上電話鈴聲急促地響起,張總辦抓起電話接聽,突然臉色大變。李善仁識趣,悄悄離去,走出大門時,突見廠內戒備森嚴,北洋軍士兵全副武裝,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臨大敵。
原來,張總辦接到密報,說討袁軍正在悄悄結集,似有重大行動,接報後,張總辦立刻佈置憲警進入戰備狀態,已經放工的工人也都召集起來,嚴陣以待,防備討袁軍突襲。
李善仁下樓來到大門口,大門已經關閉。這是一扇用兩層鋼板夾南洋檀木做成的大門,足足有千斤重,兩個衛兵一個提槍一個拿刀,重新開啟大門,待李善仁出去後又重重關上。李善仁走出廠門,自嘆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認前朝人,因此不再有任何奢望,指望三天後取回本金,保住原始資金已是不錯。他垂頭喪氣地走進一家麵館,坐下吃麵,一邊拿眼盯著街上,看到有黃包車來,麵條只吃了一半,連忙放下筷子,跳上黃包車回到花衣街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