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十字橋擺婚喜宴 癩蛤蟆吃到天鵝肉
章節報錯
袁大頭回京復職,果然不負朝廷所望,親率北洋軍收復鄂州,清廷一片歡呼,袁大頭隨即榮升內閣總理大臣。
清廷期待他再接再厲,一舉打過長江,取締南京國民政府,誰知他卻按兵不動,暗中給孫文發去電文議和。
孫文顧慮到自己軍事實力不是北洋軍的對手,電稱只要清帝退位、實行民選總統、建立共和政府就接受議和。
袁大頭趁機提出,如果讓他當大總統,一切都可以做到,孫文不顧立法院的極力反對,全盤接受袁大頭的條件。
袁大頭在北京接到孫文的回電,馬上一腳踢開末代皇帝溥儀,逼他自行退位,大清帝國終結。
袁大頭一生沒做過幾件光明正大的事,這一件卻是普天同慶,功彪史冊的大好事。
雨後的天空,清明爽朗。沈老闆家的沙船在廣福碼頭靠岸,祥海、福生和趙大匆匆下船,踏上烏亮殘缺的石板路,穿過破舊而繁華的小巷,經過廣福茶館。
廣福茶館位於十字橋東,背靠洋涇河,每天清晨就開始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一直延續到午間才會歇息,然而今天已是下午,茶館裡仍非常熱鬧,縷縷茶香中交談聲、招呼聲、咳嗽聲、跑堂的叫喊聲、茶客扯開嗓子的爭論聲和壺水鼎沸時發出的
“咕嚕咕嚕”聲交織在一起,老遠就能聽見。和往常不一樣的是,茶館門面被一頂破舊的蓬帳遮去一半。
這張斜撐的蓬帳是東鄰剃頭店支起來的,蓬帳很大,剃頭店店面不夠大,帳篷一邊搭到茶館,一邊搭到麵館,店老闆們都沒有意見,因為他們高興,剃頭店老闆在帳篷下襬攤剪辮子。
蓬帳下放著一張方凳,剃頭店老闆親自手拿剪子
“咔嚓咔嚓”空剪,吆喝道:“來,來,來,剪辮子送肉面啦!”他身旁的地面上,已經堆起一堆長長短短的辮子,一張桌子上,擺著七八碗熱氣騰騰的麥面,每碗麵碗裡都搭著一塊大肉,麵湯裡浮著青蔥,香味四溢,麵館老闆還在不斷地端面出來,茶館也是免費喝茶。
原來,是剃頭店和茶館、麵館聯合起來替革命軍宣傳剪辮子。祥海和福生在公學讀完三年小學,來年即將升入中學,因時局動盪,不是禮拜天,學校也放了假,他們搭乘福生家的沙船回廣福。
船走走停停,花了一整天才從城裡來到鄉下,一路上,兩岸到處有剪辮子的人,身穿軍服的革命軍士兵在農戶家裡進進出出,揮舞剪刀剪辮子。
被硬按在板凳上強行剪去辮子的人面如死灰,發出殺豬般的嚎叫;自願剪辮子的則舞動剪下的辮子彈冠相慶。
船行經蘊藻浜橋下,祥海見橋上兩邊石柱都貼有民國告示,請求船工在此稍停,他上岸察看告示。
告示大意是說:滿清皇帝業已退位,中華民國已經成立數月,國家奉行三民主義,一切由民做主,不應當再拖著象徵清朝政府的辮子了,工、農、兵、學、商,一律都要剪去辮子云雲。
另一邊石柱上貼的是《剪辮令》,祥海揭下《剪辮令》掖在懷裡,回到船上揚了揚手中的佈告說:“我們也剪了吧!學校不是要我們回家把辮子剪了嗎?”趙大拍雙手贊成,馬上去拿剪刀,福生卻說:“還是回到廣福看情形再說,要剪也要回到廣福鎮上剪,辮子剪了安不上,萬一世道變回來,雖說不至於殺頭,但還是謹慎一點的好。”福生雖比趙大小十幾歲,但比祥海年長三歲,生性老成穩重,不像祥海那樣容易衝動。
祥海想想不無道理,畢竟在船上待了一整天,俗話說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看樣子世道是變了,但不知究竟變成怎樣了。
船在廣福靠岸,只有秋風瑟瑟,並沒有人來強制剪辮子。三人上岸,路過剃頭店,見剃頭店老闆在賣力吆喝剪辮子,蓬帳下還有官員坐鎮指導,才確信船在水中行,世間已換代。
三人走進蓬帳,趙大搶先坐了凳子,招呼剃頭老闆:“老闆,剪辮子!”剃頭店老闆來到他身後,一手捏起他辮子問:“剪短還是留長?”趙大望著圍觀的人群說:“剪短,你看人家剪短多爽快!”圍觀的人大多是剪了辮子的,有人發出笑聲說:“只是太涼爽,不耐寒風。”趙大大手一揮說:“沒事,習慣就好了,剪!”老闆手起剪落,趙大的辮子就被剪下丟於地上。
趙大一邊大呼
“肚子餓了”一邊起身端起一碗大肉面,
“呼嚕呼嚕”吃得精光。輪到祥海時,剃頭店老闆已去替別人剪辮子,祥海乾脆拿來剪子
“咔嚓”一下自己解決了,堆到
“辮子山”上,端起麵碗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