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臨行收槍眾 題詩又引大將
章節報錯
頭夜明月果然帶來了今日晴空。第二日午後,五葉竹筏掠過木曾川百里如鏡的河面,將經貞一行送達了三河北部高地。
昨夜,蜂須賀正利等人強行設宴踐別,經貞最終還是沒能成行。儘管清酒度淺,但擋不住川並眾各方頭領加上一幫手下連番勸(灌)酒,經貞、長坂信政和三淵藤員三人當晚還是大醉了一場,第二天醒來時,已經到了中午時分。
此時的日本全無工業化以後的汙染,整條河川有如玉龍蜿蜒於叢山之間,水面清可見沙石游魚,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楓葉如火,讓人彷彿身處連綿不斷的畫卷。經貞與鶴子並肩立於舟頭,一路賞玩之下,原本因宿醉而隱隱作疼的頭腦也大有緩解。
比起離開京都的四人,這時的經貞一行已擴張為十七人。除開蜂須賀正利安排的一名嚮導外,其餘十二人乃是長坂信政親手調教編練的佼佼者。
臨行前,這幹人仰慕長坂信政武勇,軟磨硬泡非要脫離山寨、追隨經貞一行。考慮到四人行走在外護衛力量確實過於單薄,外加這十二人都是長坂信政從數百人中精挑細選而出,和其一樣都是性格直爽、頭腦簡單、大有潛力的槍術好苗子(長坂信政:頭腦簡單,感覺有被冒犯到),更對長坂信政連同經貞信服不已、忠心耿耿。不同於川並眾舉寨投效、關聯甚廣,區區十幾人的離去對大局幾無干系,經貞也就索性應承,替長坂信政向蜂須賀正利開口討下此眾。
長坂信政對十二人的加入大為興奮,在經貞許可下,將諸人收為家臣、命名為“長坂十二槍”,並如實告知了己方身份。隨後數日,長坂信政如同新得玩具的孩童,與十二槍一路同吃同住、日日操練,並將不少家傳槍術慷慨傳下,使得原本不凡的十二人武力更增。
隨著“長坂十二槍”加入,小隊的人氣也不覺提升。行穩步健下,沿著木曾山脈跋涉數日便已抵達飯田城。經貞原計劃在此稍作休整,補充一下所剩不多的食水,便繼續向北前往甲斐。沒成想,身體最弱的三淵藤員卻撐不住旅途勞累,當晚竟突然發起燒來,好在醫治及時得當,幾副藥下去便大有起色,但身體虛弱間一時難以成行,經貞幾人也只好一面輪流照料藤員,一面每日在町中放風閒逛。
飯田城位於信濃國西南邊陲,是歷代信濃國大名設防美濃國、三河國方向入侵的重要門戶。作為戰略意義遠大於居聚的城池,飯田城下町規模小而人口少,一眼可以望見盡頭的幹道上,錯落分佈了二三十間民宿部屋和一處寺廟。部屋經營不過昆布、乾魚、布匹、米糧等尋常物件,和京都玲琅滿目的四方通貨毫無可比之處,經貞在頭一日便已逛遍。只有那名為正永的寺廟,院內小池游魚、遍植菊花,加上寺內僅有一老僧閉門修行,院內白日幾無人煙,實在是偏離俗世、悠然自得的好去處,惹得經貞幾日間頗愛在此停留。除了日常供奉香火,這處寺廟還別有雅處,往來遊人只要隨心意投上幾枚銅錢,便可在牆上留下墨寶以作紀念。
這日,經貞閒來無事,又與鶴子一起至正永寺消磨時光,想到三淵藤員已大有好轉、眼見便可重新踏上旅程,又回想起一路秀美山川、大好河山,不禁快意豪情迸發,提筆在影壁改寫了我朝太祖的《沁園春·長沙》半闕,正是:
獨立寒秋,木曾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留詞後數日內,三淵藤員漸漸行走無礙,經貞等人便開始忙於收拾行囊、置辦補給,準備重新啟程,也無暇到處賞玩。直到臨行前一日、萬事俱備,經貞方才偷得半日浮光,動身再遊正永寺。
經貞邁入寺門,轉過影壁,只見一少年盤坐於自己前幾日題詩下。少年約莫十歲上下、面目嚴肅,從白皙卻笑容難展的臉龐、破舊卻縫補整潔的直垂、粗糙卻指甲平整的雙手,不難摹畫出一個家道中落、卻謹於言行自律的形象。
想到此處,經貞不禁啞然一笑,自己何時竟有了偵探的潛質。時逢亂世,家族破敗卻抱有執念者不計其數,自己也無意探究他人故事,於是徑直上前補齊後半闕詞句,正是:
攜來數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我輩少年,風華正茂;武家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三管領。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補齊全詞,身為強迫症的經貞心滿意足間準備轉身離去。而此時,原本站到一旁、默默旁觀其寫作的少年突然開頭道:
“我只是略通漢文,對於殿下所題此篇並不能字字理解,但隱隱感到極為雄壯的氣勢透出壁面,可知大人實乃才學淵博、見多識廣之人。不知可否請教,罪臣之後,見逐於主、揹負不名,除了以死明志外,還有洗刷聲名的辦法嗎?”
沒待經貞回答,少年突然感覺向一面之交丟擲此問大為突兀,遂補充言道:
“萍水相逢,此番唐突甚是失禮,大人不說也罷。”
經貞聽得少年此問,反倒生出幾分興趣,不客氣地答道:
“以我所見,求死而明志正名,可謂是緣木求魚之舉。昔日所失,唯有今日親手取回,何能從死中得?身負不名,更當知恥後勇、奮發有為,建立一番新的功業祛汙正名。妄圖一死了之,在他人看來即是軟弱之舉、懦夫所為,不僅挽不回名譽,反而更讓先人和自己蒙羞!”
少年臉上頓時生起羞懺之色,但仍紅著臉堅持問道:
“倘若那不名之人已為國主所棄,再無正名機會,該當如何?”
經貞聽得此問不禁哈哈大笑:
“天下足有數十國之大,此處不行自有他處,堂堂男子漢豈能為一國一地所困邪?與其抱殘守缺,不如別開新局。如今天下動亂、群雄並起,手持三尺之劍,隨處都可開創大好事業!”
少年聽完經貞所言,又反覆唸叨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最終下定決心,忽然鄭重的俯身向經貞行禮,
“從殿下氣度打扮看,應該也是武家中人。在下工藤源左衛門尉佑長,願意出仕殿下,如蒙不棄還望予以收留!”
眼見少年一言不合便鄭重投效,經貞不禁吃了一驚。再一回想少年自稱,差點驚得跳起來。
工藤源左衛門尉佑長,工藤佑長?臥槽,這不正是後世的武田四名臣之一內藤昌豐嘛!
求問一不小心拆散了武田四名臣怎麼辦,線上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