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不是一道新菜,是我這裡的招牌菜。”路遠凌也沒打算瞞著魏一,實話實說。

對於這種操作,魏一併沒有感到意外,試菜過程中適當上一兩道招牌菜,也是為了點評過程沒那麼難堪,也是人之常情。

雖然魏一不毒舌,給出來的建議都是實質性幫助菜餚提升美味程度的。

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每道菜自己給出的評價都不高,那自己會不會因此給凌雲私廚貼上一個標籤,菜餚一般的標籤?

很可能會,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很重要,人與美食之間的第一印象同樣重要。

試想,你第一次嘗試吃的東西,不合你口味,你以後是不是很難再想吃第二次了?

所以魏一相當理解路遠凌的操作:“我明白。”

見魏一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路遠凌也放心不少,示意上第三道菜。

第三道菜是素菜,羅漢齋。

羅漢齋亦名羅漢菜,原是佛門名齋。

此菜取名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製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羅漢齋最早記載於宋代朱彧(yu)的《萍洲可談》的卷二里面“商人重番僧,雲度海危難禱之,則見於空中,無不獲濟,至粵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

是指粵州商會為僧侶舉行的一段齋期,後來逐漸演變成一道地方傳統素菜。

羅漢齋以時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銀耳、木耳、榆耳、黃耳、桂花耳、石耳、豆製品、麵筋、瓜果等為原料,燒、煮、煨、燉烹調而成。

一道菜可以同時享受到十八種不同的素菜食材,實在是妙不可言。

魏一甚是期待開始品嚐,感受最深的除了各類食材的新鮮,還有一股濃郁的味道,那就是南乳。

南乳屬於做齋的香料,味道比較香濃,南乳有一個很好的意頭,我們去禮佛的都是善男信女,南乳齋就是善男信女禮佛的說法,所以又叫南乳齋。

羅漢齋的烹調並不複雜,主要還是看食材的新鮮度,魏一吃得很開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唯一有一點值得注意,關於羅漢齋的做法有多種。”

“而南乳的味道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如果把這道菜餚分化成南乳版和普通版,可供賓客進行自由選擇,會不會更能夠加大賓客對於這道菜餚的接受程度呢?”

“畢竟加沒加南乳,對於羅漢齋這道菜餚而言,口感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魏一看向路遠凌,認真建議道。

路遠凌聽此,低頭認真思考片刻,抬頭與魏一對視:“這是個不錯的創新建議,我會讓主廚著手去嘗試的。”

得到肯定的答覆,魏一滿意點點頭,隨後笑道:“路哥,這三道菜下來,我是吃得差不多了,後面還有幾道菜呀?”

“巧了,我也差不多了,看來我對咱倆的食量估算的還挺準,後面就剩一道湯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