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孟軻之言(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沉聲問道:“眾卿可有何對策。”
事已至此,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破局,而非是糾結前因。
“王上,而今應該儘快聚兵去救,遲則生變。”淳于髡趕忙道。
齊王沒有做聲,他當然知道要去救,但現在問題是如何去救。楚宋敗退,西線已經全面潰敗,三晉和秦軍在濟水一線至少聚集了超過十萬,派兵派少了根本打不通敵軍的防線。
若是現在重新徵調大軍,也根本來不及!
田嬰道:“王上,為今之際,唯有使燕地的匡章率軍回援,方能解此戰之危。”
田文的目光看著父親的袖袍,他能感覺到袖袍內父親正在顫抖的雙手。
若非無奈,田嬰絕對不會言及此語,因為一旦齊軍從燕地撤退,便意味著齊軍輸了,這十數年來籌謀燕地所付出的代價也全部付之東流。
然而當田嬰看到這封奏簡,憑藉豐富的經驗,他第一時間已察覺到,情況已經十分嚴重!
若是此時繼續兩線作戰,燕地或許會將齊國徹底拖垮。
田忌的三萬齊軍一旦被滅,三晉聯軍便可長驅直入齊地,到那時本該是援楚對秦的戰爭,戰場便會轉至齊國本土。
趙國參戰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迫使齊國放棄燕地。
那個野心勃勃的鄰居想扶植一個親趙的燕國。否則趙人為何會冒那麼大的風險,寧願放棄已經唾手可得的中山地,調集大軍對付強大的齊國?
齊國在趙國對中山的戰爭中可沒有插手,甚至在面對中山國的求援時置若罔聞。(當然這一切都是田嬰自己的想法。)
當然這也是齊國的戰略失誤。
田闢疆久不言語,或許是出於王的自尊,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亦或是不願意放棄耗費無算代價得到的燕地。
他突然想起前些天那個鄒人孟軻在王殿上對自己說的那番話。
其實伐燕之初,他便請教過孟軻這位以智慧著稱的大儒。
彼時燕國因為內亂,燕人亦無拒敵之心。但謹慎起見,田闢疆還是私下詢問過幾位智者。
最終的結果也卻如對方說得那般:“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
彼時燕國“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僅用了五十天就大獲全勝,攻佔了燕國全境並殺死了燕王會。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了田闢疆的預料,齊軍在佔領燕國後大肆殺戮和掠奪引起了燕人的不滿,自那以後燕人便開始組建起軍隊,以反抗齊人的統治。
而且因為燕國宗室逃到了趙國,諸侯們也紛紛商議驅齊復燕。
彼時田闢疆便猶豫過,要不要從燕地撤軍。
諸臣們,為此也分成了兩派。
還記得彼時孟軻對自己說。讓他儘快阻止齊軍的掠奪,並與燕人商議另立新君,然後從燕國撤兵。這樣或許能得到一個同齊國交好的燕國,反之則會徹底陷入戰爭的泥潭。
但當時田闢疆不想放棄到手的土地和財富,駁斥了對方的勸告。
結果便是燕人抗齊愈演愈烈,從而間接的導致了今日的窘迫戰局。
齊王長嘆了口氣。
或許現在應該趁著齊國損失不大,而從燕國撤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