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死,開新源咯!(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允彝如今還是一副東林做派,可是卻不像是那些老油條,反而像是那些莘莘學子一般,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
面對天啟帝的話,夏允彝有擔當的說出他的理解,他的領悟。
算得上一句威武不能屈。
加上原本歷史上夏允彝所做的那些事情,讓朱由校對夏允彝提起了一絲興趣。
隨手拍了拍袁崇煥的肩頭,朱由校兩眼眯起,面帶微笑道:“袁兵備無需擔心受怕,朕也不是什麼暴君,不能容人,沒有任何的容人之量。”
“夏允彝既然初出茅廬,沒有見識過這人世間的真實,朕又有什麼好怪的?”
“不過聽袁兵備你說夏允彝是松江府的人,朕記得,松江府好像有個機靈的小傢伙,名叫陳子龍來著?”
“不知夏允彝你可否知道這陳子龍是何許人也?”
一聽朱由校的話,夏允彝兩眼頓時就紅了。
也顧不上天啟帝並沒有當面回答他的問題,沒有讓他一上來就能夠達成君臣奏對這種成就,而是重重點頭道:“回稟陛下,陳子龍,乃是草民好友,亦是松江府人,這一次遭遇還難,想來子龍賢弟已經去了!”
突然提起的這個陳子龍,倒也不是朱由校猛的心血來潮。
只是因為朱由校想要確定確定面前這個夏允彝,到底是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夏允彝。
畢竟這個決定了朱由校到底要不要重用他。
說白了朱由校也很清楚,想要治天下,還非就得文人不可。
因為文人會講道理,而武人當國的話,想想前唐的教訓就知道了。
文武,就相當於人的兩條腿。
唐末在世家大族的支援下,武人這條腿又長又粗,唐就玩崩了,哪個武人都覺得自己能當皇帝。
石敬瑭在拱手送出幽雲十六州之前,可還有個名臣賢將的名頭在身上。
而宋朝吸收了唐的教訓,加上趙大也是武人得國,當然怕自家落得個李唐的下場。
可是趙大撿了個大便宜,欺負了柴榮的孤兒寡母才得的國,正兒八經的戰場經驗可以說是少的離譜。
於是趙大搞出來了一個騷操作,陣圖!
不過一開始的趙大倒是對武將放的很鬆,依照他陣圖打勝仗的,他也是常規獎勵,違背了他陣圖打勝仗的,他也一樣不罰。
可到了北伐幽州失敗之後,趙大就跟變了個人似的,開始對武將嚴防死守,甚至明令不按照陣圖來的要重罰。
當趙大沒了,趙二繼位之後,趙二全盤接受了老哥的遺產,包括小周後一幫趙大搶來的女人,同樣,也接受了趙大對武將的嚴防。
高梁河車神一戰成名,趙宋一朝對武人的壓制,開始變本加厲,越發變態。
導致擁兵百萬的大宋打不過被金人方剛暴揍的遼人。
在文武這兩條腿再度失去平衡之後,北宋滅亡,完顏構的南宋更是憋屈,給金人當狗也就罷了,還自毀長城迫害死了岳飛!
最終偏安一隅的南宋碰上了全盛時期的蒙古,被直接打爆。
抱著少帝跳入汪洋大海的張世傑,想必心中也是充滿了憋屈的。
唐末沒有能夠救國的人,人人都想當皇帝,徹底陷入了亂局當中的最大原因,是武人不愛講道理。
而終宋一朝,忠心耿耿的武將層出不窮,卻一直都被文人死死壓制。
稍微有點起色,文人們就會對武將們下死手。
狄青也好,岳飛也罷,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所以文武這兩條腿,是無論如何都需要齊頭並進,無論如何都需要平衡好的。
所以朱由校即便是現在對東林極為排斥,卻也清楚,自己不能重武抑文。
當然,最好的情況還是恢復到秦漢時期,文武不分家的時候,那才是文武最為平衡的時候。
而夏允彝和陳子龍他們搞的幾社當中,雖然說在鼓吹所謂的:“絕學有再興之幾,而得知幾神之義!”想要尊古復古。
可是他們終究是有著好幾個務實之人的。
其中最有氣節的,就是陳子龍夏允彝和徐孚遠三人。
陳子龍,天縱之才,從明末堅持抗金到自己殞身,更是教出來了年僅十七,有著大好前途卻昂首挺胸面對死亡的江左少年夏完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