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而是一件商品。

天啟帝的這個比喻,在袁崇煥等人聽來,卻是莫大的羞辱。

可是仔細想想,天啟帝說的又何錯之有?

大部分的文人之所以讀書,之所以結黨,甚至之所以放浪不羈,不就是因為他們想著拉幫結派炒熱自己的名聲,讓官家知道這是個有能力的人,從而讓他們可以升官發財麼?

作為東林黨人。

為什麼東林君子幾乎都有著兩袖清風的官聲,卻能隨意流連秦淮河岸的畫舫遊船,逛遍京師的青樓和各大酒樓?

不就是因為,東林黨人的身後是有著金主,有著資方的。

雖然說名頭上說的很清白,可是暗中齷齪之處,不足為外人道也。

說到底,也就是今天天啟帝給話說明白了,袁崇煥才反應過來其中的彎彎繞繞。

天子出京,是脫出牢籠。

畢竟在大明的底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可是官商勾結從而架空皇權!

袁崇煥每每想到自己向朝廷索要軍餉物資的時候,就忍不住心酸想要落淚,因為實在是太難了。

可再想到江南的歌舞昇平,想著就在天子眼皮子底下的那些豪強們奢靡的生活。

袁崇煥的心中,陡然升起了幾個字。

窮死朝廷富死士紳!

袁崇煥實在是太清楚了,也正是這一份清醒,讓袁崇煥覺得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享用了民脂民膏,卻覺得這是自己所應該獲得的。

但是一旁的夏允彝卻是年輕氣盛,聽到天啟帝的這一番話之後,眼中雖然也出現了猶豫,卻梗著脖子道:“陛下的看法,多少有失偏頗,中樞那麼多的君子,又怎會都是蠅營狗苟之輩?”

即便是天啟帝給夏允彝指出來了一條路,可是夏允彝卻依舊選擇了闡述心聲。

“天下讀書人,天下士人,又豈會全是那等只追求功名利祿,而不顧百姓死活的人?”

“反倒是陛下縱容魏忠賢權傾朝野,迫害東林的君子們,更是大肆加大徵收礦稅商稅等等,導致天下怨聲載道,百姓苦不堪言。”

“這種錯,莫非陛下也要怪罪到士人身上麼?”

“若是這天下沒了我等士人讀書人,那麼還請問陛下,天下偌大,陛下到哪去找人來治理天下?到哪去找那麼多能夠治理天下的人?”

“誠然那前宋真宗的勸學詩過於功利,可是也有一句老話,叫做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陛下又怎可因為一二害群之馬,而全盤否定我輩讀書人之於國家,之於百姓的拳拳熱忱和憂慮!”

夏允彝的話一出,袁崇煥本就刷白的臉蛋變得更白了幾分。

什麼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夏允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