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降維打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裡,他頓一下才說:“這個報紙上的訊息,到底真不真實,我無從考證。但是,我把劉大強師傅給找到了,他告訴我,當時為了評先進,多少有些誇大,但他保質保量地多幹了活是真的。他幹這個泵軸,一天可以精磨二十件。一般磨工,可以幹十件。那一年,為了完成一批出口訂單,他加班加點地幹,不敢說一年幹了三年的活,兩年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他又沉默一下,看看在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這才說:“我看了一下過去的計件統計表,你們當中,一天也有能幹二十件的,可沒有一件是合格的!
你們心裡不服是不是?說不定劉師傅乾的也不合格呢。我今天就為了堵你們的嘴,把劉大強師傅給請來了!”
劉大強今年都六十多了,退休好多年了,周大林能找到他,也當真是不容易。
然後,他就不和這幫磨工費口舌了,直接帶著劉大強和所有磨工,去了車間,讓劉大強現場演示,怎麼磨好一根泵軸。
劉大強圍著十幾臺外圓磨床,挨個的除錯,才總算找到一臺精度可以的。其餘的,都讓工人野蠻操作,給損壞了,精度達不到要求。
找到合適的機床,劉大強讓幾個青年工人幫著,把砂輪卸下來,要找平衡架平衡,卻滿車間都找不到一個平衡架。
外圓磨床工作的時候,要經常用平衡架平衡砂輪,以防止工作時,高速旋轉的砂輪不平衡產生離心力,發生震動,既傷害機床精度,又得不到光滑的工件表面。
全車間都沒有一個砂輪平衡架,說明所有磨工工作的時候,都取消了平衡砂輪這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周大林黑著臉,什麼也不說,讓所有人都去找平衡架,最後在倉庫裡找到了兩個。
平衡好砂輪,又重新調整了磨床的主軸間隙,用千分表打了主軸跳動度在允許範圍之內,劉大強才開始上活,開動機床磨削。
一根軸幹完,用了四十分鐘,表面粗糙度、直徑、橢圓度,都在圖紙工藝要求範圍以內。
幹完了劉大強解釋說,一個是他多年沒摸機床,手生了,乾的慢。再一個,就是機床給造的太厲害了,不好使了。還有一個,就是前面的精車工序,留的餘量太大了,精車那裡就不合格,造成了他磨削加工用時太多。
這時候,周大林開始發火了。
“看到沒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四十分鐘都能幹一個合格品出來,一天八小時,幹十多件出來沒問題吧?這個工件計價工資是多少?一個八塊錢,你好好幹,你一天就能掙接近一百塊錢!社會平均工資才一千六,你一月可以掙三千,還不知足,還嫌工價低?
看看你們是怎麼幹的?為了節省時間,不修砂輪,不平衡砂輪,給我把裝置都造爛了不說,還沒幹出一件合格品來!你們自己說,我要你們這些工人有什麼用,敗壞我們工廠的聲譽,浪費我的錢玩兒嗎?
從今天開始,這個工序停產整頓,由劉大強師傅任帶班長,配合技術部維修組,首先恢復機床精度。
你們所有磨工,可以回去考慮一下,確實幹不了的,可以來找我辭工,或者要求調到其他你們認為能夠乾的了的崗位上去。
我把醜話說在前面,就你們這種工作態度,這個爛到家的機加技術水平,除了真空泵看在你們是老職工的份上,可以包容你們,你們可以到外面去試試,還有哪個老闆,肯讓你們這麼造著玩!
想留下來的,就得服從劉師傅的安排和命令,不服從的,立刻離開工作崗位,我絕不姑息遷就!”
其實,周大林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每一個機加工序,高薪聘請一個像劉大強這樣的,高技術的機加工人做帶班長,讓這個高技術工人,監督和調教剩下的所有工人,包括如何正確操作機床裝置,如何磨刀,進給,使用工模量具。總之,在不野蠻操作,不人為損壞裝置的情況下,把合格的產品幹出來。
當然了,有高工資就有高罰款,這個工序的人機效率數值,決定了帶班長的當月收入。
這樣以來,就成功避免了機加行業“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陋習,帶班長為了拿到更多的績效工資,就得把手下所有工人都訓練的具有他的高技術,把活幹的又快又好。
工人的話,有時候是不可信的。市場經濟影響下,他們為了能拿到高工資,在金錢面前,是很少會考慮自己的人格的,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磨工說幹出合格品來不可能,結果卻是在劉大強的監督之下,整頓過後第一天,合格品就一個個地幹出來了。
周大林一個工序一個工序地如法炮製。你幹不出合格品來是嗎?不怕罰你就給我廢!不想幹說話,我這兒還有一千好幾在代理公司打工的預備工人呢。有高技術的技工手把手教著,我就不信,他們學不會怎麼幹活,離了你我這活還不幹了!
沒人敢說辭工。
這年頭,得到一份高工資且給交著養老保險的工作,哪裡那麼容易?給逼到這個份上,想不學技術,不用心思就拿工資,天下哪兒有這樣的好事?
三天時間,整個工廠的加工水平,煥然一新。
老程眼裡難如上青天的事情,人家周大林隨便動動嘴,解決了。
當然了,這是周大林上一世積累的管理經驗,不是老程這種外行,可以一時半會兒能夠領悟的。
但這種打擊,對老程來說,就是降維式的,他心裡僅存的那點自信,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