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林也看出來了,吳慶林不是沒能力,是有能力不敢發揮呢。他還是擔心自己,搞不好真空泵廠。

更確切地說,他是擔心生產部拿不出合格的產品來,還是和過去一樣,讓他在客戶那裡為難。外面挨客戶罵,要錢不好要,回來拿不回貨款,又得挨廠裡罵。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

明明知道吳慶林故意不肯擴大接單量,周大林什麼也沒說。

他原先擔心的,是吳慶林沒有能力把銷售渠道理順、開啟。現在看來,他還真低估了吳慶林的能力,也低估了臨水真空這塊金字招牌。

現在看來,雖然經歷了西北化工這個走麥城的慘敗,臨水真空的銷售渠道,還是可以輕鬆維持生產。

他就納悶兒了,這麼好的銷售渠道,老臨水真空泵廠竟然可以把自己給幹倒。過去那幫領導,得有多無能,才能夠做到這一步啊!

不過想想自己過去在臨水液壓閥廠的經歷,他也就釋然了。

蛀蟲的貪得無厭是沒有底線的,工人們無論流多少汗,掙多少錢回來,也填不滿他們那個欲豁黑洞。

銷售渠道依舊暢通,他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下一步,只要他把工廠質量抓起來,臨水真空還是可以創造鉅額利潤的,甚至不見得比他搞網際網路差到哪裡去。

但凡事兒都得慢慢來,一點一點地改變啊。他得拿出成效來,讓真空泵廠的產品質量真正過硬了,吳慶林這邊,才會有信心,才敢放手發展銷售渠道。

話說回來,就算吳慶林現在就敢大批次接單,他也沒有信心。以現在真空泵廠的能力,生產高質量的產品,量上肯定就會大幅縮減。

對工廠來說,控制質量,就意味著減緩生產速度。尤其在大家都習慣了過去只管產量不管質量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想在短時間內就扭轉過來,把所有人的習慣都改過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廠內大體穩定下來之後,他首先就改組了質檢部。把原來的質檢部分成品檢一部和二部,分別負責廠內和廠外的質量檢驗工作。

他給兩部同時開會,說明兩部的工作可以隨時互換。再出現吃供貨商回扣中飽私囊的問題,員工開除,幹部撤職。

同時,他宣佈了自己的質量倒查制度。產品編號,責任落實到檢驗員。外協進廠的產品,在生產工序上發現質量問題,要倒查到外協責任檢驗員,輕則罰款,重則調離檢驗崗位。對內部檢驗,同樣進行質量倒查。

如此一來,肯定有不合格的檢驗員被查出來,調離崗位。那麼,就必須有後備的檢驗員,來隨時準備替代被調離檢驗員的崗位,才不至於影響檢驗工作,又能讓那些在職的檢驗員,看到工廠有後背實力,不怕他們離開崗位造成的崗位空缺。

只有這樣,才會給這些檢驗員以壓力,讓他們產生畏懼心理,不敢隨意犯錯誤。

可去哪兒找後備人選呢?

過去國企的規矩,就是領導看著某個人工作不行,在廠裡打聽一下,或者個人對誰印象不錯,就把這人弄來去代替另一個人。結果這人還不如原先那人乾的好。如此三番兩次,也就聽之任之了。

周大林有自己的辦法。

這些事情,上一世做副總的時候,他都經歷過了,也有了成熟的應對之策。

而且,不止是檢驗員這一個崗位,其他崗位,比如說操作裝置的工人,覺得這裝置離開他誰也幹不了,不服從安排和管理,你也得有備用人選,好隨時替換。還有各級幹部,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這天下午,他就把於倩單獨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裡,把這些情況都給她講說一遍,最後問她說:“於主任,你說,咱們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後備人才的問題呢?”

於倩心裡就奇怪,周大林為什麼單單叫她過來,談這個問題呢?

她想半天才回答他說:“周總,我一個小小辦公室主任,哪裡懂這些問題呀?您有什麼指示,直接給我下命令就是了。我保證,您指到哪裡,我就打到哪裡!”

周大林就搖半天頭說:“給我做下屬,第一就要有自我能動性。我這人比較懶,我的工作習慣,就是我只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是我下屬必須去思考,去做的事情。就像剛才一樣,我給你提出問題來了,剩下的,就得你想辦法解決了。”

於倩臉上就有些尷尬。

“不是吧,周總?”她期期艾艾地說:“我只是個辦公室主任哎,你有什麼具體指示,要我去做什麼事兒,我肯定盡心盡力去按照你的命令去做。可是,解決後備人才問題,超出我的工作許可權了呀?”

周大林微微一笑,問她說:“你這輩子,就只打算做個辦公室主任啊?”接著就說,“我可不是趙世豪,亂七八糟,職責不分。下一步,辦公室這一塊的權力,我是會逐步抽走的。採購、招聘、倉儲,這些原本不屬於辦公室的職責,都會分離出去的。到那時候,辦公室的定位肯定不和現在一樣,你這個主任的地位,恐怕會降低不少噢?甚至保留不保留主任這個職位,都很難說的。”

於倩就打個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