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位也是火箭提拔,前兩年剛靠科舉出仕,轉眼提拔到侍郎的程度。

無他,只因為張松有過目不忘的才能,全國賦稅,財政收支,他掃一遍基本都瞭然於胸。

記憶力好,而且心算能力也足夠,的確管錢的人才。

「怎麼,收支不平衡了?」孫暠問道。也清楚,若非如此,張松不會出面。

「的確是這樣,繼續下去開支要超過稅收紅線。」張松連忙回道。

畢竟這兩年開的專案挺多的,一方面洛陽還需要繼續建設,一方面益州和江南要開發,各個地方都要花錢。

也就是這兩年沒有動兵,軍費開銷並不高才能這樣。

同時若益州勘察完畢,擬定好施工的方針,到時候又是一筆天文數字,好在是可以分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投入進去的。

張松人醜,偏偏儒家那幫傢伙,基本都是外貌協會,畢竟大部分子弟都是年輕俊美。

也有少部分,畢竟要聯姻,再加上一些變異,最後再來個水痘什麼的,臉就廢了。

張松比較倒黴,就屬於這少數派。

儒家圈子融入不進去,對儒家經典也沒什麼好感,畢竟本來那就不實用。

直至過來宛陵,接觸到圖書館,主要是發現孫暠並不推崇儒家,才開始學習別的東西。

這兩年終於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本來也年輕,於是進步很快。

「有沒有把人口自然增長,以及成丁的比例算進去?」孫暠想了想詢問。

「已經算進去了,另外還有兩個異域王,在華夏帝國帶走的青壯也算進去。」張松回道。

也有隱晦勸諫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異域王每年帶走的青壯,佔據人口新增長的很高。

甚至於,只要發展得不錯,可能這個比例還會提升。

「只是你還是少算了一點!」孫暠笑道,「他們兩個是在豫州和揚州聲望高,於是才能拉走不少人。可願意留下來的人更多,熱血上頭的那些走光,剩下他們要拉人,只會越來越難。」

除非他們在異域取得成效,有穩定的定居點,並且開始發展起來。

這還要派人回來宣傳,忽悠,畫大餅,才能把人「騙」過去。

如果他們連這個都不會,那麼兩個王國的人口總數就很有限。

沒有二三十年,人口大概不會有明顯提升。

「但開銷增加是真的,另外陛下明年,不是要對扶余和高句麗用兵了嗎?」張松詢問。

「子喬,有時候太聰明也不太好。」孫暠有些頭痛。

自己的確有這個想法,不過只覺得公孫瓚更想要攻打烏桓才是。

目前還不確定,到底是明年出兵,還是後年的事情。

沒想到張松居然從蛛絲馬跡,就發現了這個端倪。不過還是那句話,有時候太聰明也不好。

「臣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財政,陛下,財政是國家的,內帑才是陛下私有。內帑怎麼花,那是陛下說了算,可財政收支,卻關係到帝國穩定,不得不慎重。」張松一本正經的回道。

「你啊……大概會是最剋制我的臣子了。」孫暠沒好氣的說道。

「臣只是盡忠職守而已。」張松肯定的回道。

為您提供大神隔壁的小蜥蜴的《三國:孫吳我做主》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378章 財政紅線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