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那麼大,偏偏在孫暠眼裡問題又那麼多,想著塗塗改改,直至自己滿意為止。

甚至還想著繼續擴大地盤,讓這塊「畫布」變得更大一些。

可人口就那麼多,賦稅也那麼多,很想法都不得不順延。

什麼叫做矛盾,矛盾就是人口少就希望它暴漲,這樣才有賦稅。

可人口真的上去了,社會資源分配完畢,又要頭痛怎麼安置這些每年暴漲的人口。

華夏古代交出一個答卷,那就是讓多出來的大部分的老人,和一部分的小孩餓死凍死。

降低新增的同時,把拖累社會發展的老年人去掉,保證青壯的比例。

不人道歸不人道,卻最合理。

問題社會,主要是科技和醫療會發展。生活越來越好,平均壽命也會越來越長。就如同許多制度和思想一樣,會逐漸被時代淘汰。

而一昧保守,不會進步的華夏文明,就不是華夏文明。

「慘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孫暠少不得嘆了口氣,「突然閒下來,不知道做什麼才好。」

「噗呲」幾女不由得笑了起來。

孫暠的這個閒,換做是別人,怕是忙得休息的餘地都沒有。畢竟每天要批閱的政務那麼多,還要隔三差五關注科研進度,建設進度和農業進度。兩三個月,還要去看看教育方面的進度。

多虧他那麼「兢兢業業」,下面的官員都不敢偷懶。被訓斥一頓還好,貶職甚至是丟官才要命。

最辛苦的皇帝,都那麼拼命,他們這些只是分管一方面的臣子,連本分的事情都做不到,傳出去百姓都不同情你,甚至覺得你就不配這個職位。

總有總下游的京官,會在酒肆抱怨「華夏朝的官員難做」。

隻言片語被路過的人聽進去,少不得去找人炫耀一番,期間也有宣部和暗衛的推動。

於是百姓基本都知道,華夏帝國能成事,是有一個勤勤懇懇,而且天賦異稟的皇帝。

甚至可以說,是下面的官員無能,所以拖累皇帝的發揮。

普通人大多是這樣,往往會忽略「天賦異稟」這個概念,集中在「兢兢業業」上。

「苦也……」官員們只能默默忍受,然後埋頭苦幹。

直至今天,張松出面諫言,孫暠不得不剎車,下面的官員們算是鬆了口氣。

只要不加碼,就手頭上這點工作,還能撐得住。

日子就這樣平平澹澹的過去,有那麼兩三個小時空閒的孫暠,自然是霍霍家裡的小屁孩去了。

華夏帝國的公主和皇子們,可巴不得這樣,畢竟父皇陪自己玩耍的時間又多了。

他們的年紀到底還小,大概根本想不到,自己從普通家庭,提升到帝國最尊貴的階級。

甚至後來出生的,大概只會知道,自己天生就是皇子和公主。

這也挺好,孩子不會出現階級劇烈變化,心態無法轉變的情況。

從小就能接受皇室教育,以後也能成為帝國合格的繼承人。

………………………分割線………………………

洛陽之外,主要是西北和北方,岑溪和孫策可是在不斷招攬,忙著遠征的事情。

開春就在準備,半年的時間,目的自然是入秋後的遠征。

「操練得怎麼樣了?」孫策詢問。

「騎兵已經可堪一用,弓弩手那邊已經成軍。只是軍中無出色的將領,我們的敵人可是鮮卑……」周瑜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