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財政紅線(第1/2頁)
章節報錯
甘寧休整了一宿,也稍微打聽到帝國的一些近況。
自己走了一年多,沒想到回來不僅帝國名字變了,而且官制也改了。
更別說三大軍團相繼解散,孫策和岑溪居然都封王了?
異域封王,感覺挺刺激的,再說就算當國王,自己還能繼續開疆擴土……
一時間甘寧居然有些糾結起來,南洋諸島很大,比江南還大。
若是能佔下來,哪怕是蠻荒之地,逐漸發展起來大有可為。
他本來就是江州人,從小就在高山叢林環繞的環境下生長。
無論是蠻荒還是溼熱,這些他都已經習慣,甚至可以在江南招攬一批人,越人那邊他也有門路。
最大的問題,是自己之前才拒絕陛下的建議,現在再表示,不太好吧?
「興霸,考慮得怎麼樣?這可是最後一次機會,下次你可得再立功,我才會提。」孫暠親自在南宮大朝堂召見甘寧。
「臣還年輕,願為陛下多去探索一番。」甘寧想了想,覺得還不著急。
畢竟剛剛封出去兩個異域王,據說帶走大概三五萬的百姓。華夏帝國人口本來不算多,再加上江南也要開發,需要遷一部分人口過去,人口可以說非常緊張。
二十年內,人口漲不起來,江南這種蠻荒之地,都不少人嫌棄,南洋諸島就更不必說。
趁著自己年輕,不如多累積一些名氣,人脈和功勞,等人口漲上去再建立自己的王國也不錯。
「那行,既然你那麼選了……」孫暠饒有興致的看向甘寧,「那麼接下來,就有兩個選擇給你。一個是留在帝國海軍,並且前往海軍學院擔任教官三年。再不然就是從中南半島出發,給我去探索印度區域。」
別說海路,就算是陸路,孫暠也讓步騭從交州開始探索,走南中穿過高山進入印度平原。
否則步騭這個跟著自己起家的老人,憑什麼一直放在交州那種地方。
發展江南一直是華夏帝國的重點專案,不把信得過的人放過去,別人肯定仗著山高皇帝遠,不知道撈多少好處,順便把鍋甩給皇帝陛下。
最後三四年過去,扣除「勞民傷財」的結果外,什麼成果都沒有。
畢竟從來不能指望,那些儒家出身計程車人,知道如何搞基建,如何發展經濟,如何發展工商……
他們大多隻懂得,如何維繫世家豪族的平衡,其他就靠社會的自然發展,那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雖然領域不同,但真的很適用於儒家的治國方略。
明明什麼都沒幹,甚至聯合地方豪族挖國家的牆角。
卻因為和平時代,社會自然發展迅速,於是就把這個發展結果,作為自己治理的結果,然後升官發財。
換了個人過去,正好資源分配到了瓶頸,於是發展慢下來,甚至出現動亂。
自然就會說,這是這一屆官員無能,也反襯出上一屆的官員有多麼能幹。
別的朝代不知道,孫暠是檢視兩漢的人事情況,確認過這個情況,才會抱怨得那麼厲害。
也是因為這樣,對儒家更加不信任。
「臣選擇去海軍學院!」甘寧更想去探索那所謂的印度,不過隱約察覺到,孫暠更希望自己選這個。
轉念一想,自己以後若封異姓王,總需要有人代替自己,為帝國海軍服務。
主要是想把自己的所學傳授下去,想到以後帝國海軍,都是自己的徒子徒孫,就挺有趣的!
「既然如此,那麼接下來這三年,卿家要多多努力了!」孫暠點頭。
華夏帝國以前,各朝對海洋都沒什麼慾望。
當然如果自己沒有繼承記憶,知道海外還有如此廣闊的天地,大機率也是沒興趣的。
如今既然帝國海軍都組建起來,那配套的東西也得陸續組建起來才行。比如說軍港,比如說海軍學院,比如在科學院裡增添海船研究部門。
「陛下,若還有新的想法,得稍微停一停了。」甘寧剛剛退下,稅部侍郎張松出面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