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姑且不說,孔明,沒想到我們現在才正式見面。”孫暠看向下首處的兩人。

孫吳不興跪拜禮,兩人見到孫吳皇帝,也只是正常見禮。

“到現在為止,朕依然覺得你當初入荊州,是個很蠢的選擇。畢竟當時朕就打算把你帶在身邊,然後好好培養。”孫暠看向諸葛亮,這個傳奇的丞相,他希望能成為自己改變世界的左右手。

“承蒙陛下抬愛!”諸葛亮也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事情他大概清楚,諸葛瑾和他說過。

就說諸葛均,如今都在劉熙門下學習,再過個五年左右,也會參加秋闈。

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孫暠會那麼看重自己。只能說天意弄人,孫暠拿下豫章郡的時候,自己已經進入荊州。

就當時的環境,也不可能說回來就回來。

“現在也不遲!”孫暠看向諸葛亮,“以後你為郎官,在尚書檯先工作三年,學識和見識也不要放下。三年後考核,我認為合格,那麼你為侍中。若是不合格,升遷就靠履歷和政績吧!”

“臣遵旨!”諸葛亮沒想到,隔了那麼多年,孫暠依然那麼看重自己,頓時受寵若驚。

孫暠隨即看向龐統,這位雖然什麼話都沒有說,表面上也沒什麼。

可孫暠很清楚,他的心裡一定很不是滋味,同時又有那麼一點期待。

“雖說是水鏡先生放出的話,不過臥龍鳳雛,我可是一個都不打算錯過。”孫暠看向龐統,“只是和孔明不同,士元從小就經過專門培養,朕就不亂插手。士元,你擅長什麼領域?”

“臣對兵法韜略方面,頗有見解,治政方面也有涉獵。”龐統回道。

“既然如此,第三軍團那邊缺個軍師,只是礙於你的年齡和閱歷,只能命你為參軍。後續能不能被提拔為軍師,看你的本事,如何?”孫暠提議。

“遵旨!”龐統當即回道,他也不希望別人說,自己的晉級是走了後門,尤其是因為諸葛亮的關係才被陛下重用。

直至兩人離開皇宮,還有些不真實感,三榜都沒有考上,結果皇帝親自出面招攬二人。

這待遇,在孫吳還是頭一例,按照孫吳皇帝的性格,大機率也是唯一一例。

“孔明,我不明白,陛下為何會那麼看重你?”龐統看向諸葛亮,兩人是同窗,諸葛亮家中藏書不多,見識有限,不過本身卻是難得的天才。

別人需要兩年完成課業,他一年不到就能完成。

可要說天才也只是天才,沒有成長起來的天才註定成不了名臣。

從孫吳皇帝剛剛的決定,表達的意思無非兩個:要麼不敢肯定諸葛亮能不能成才,姑且觀望三年再說。多少又有些激將的意思,畢竟年輕氣盛很容易被激起來。

“想不通。”諸葛亮的腦袋都要炸了,就是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孫暠和諸葛氏也沒什麼淵源,要說當初把兄長和幼弟叫過來,有質子的意思,現在自己這情況又說不通。

“算了,孫吳皇帝,本來就有許多驚人之舉。”龐統覺得,既然想不明白,那乾脆不要想了。

明明有能力清君側,然後透過禪位繼承的存在,居然選擇主動造反。

不出所料,明面上雖然沒人說,私下怕是有不少人在漫罵,甚至有人書寫野史指責他的行為。

甚至天下百姓,如今都已經清楚,孫暠上位是造反得來的,而不是‘合法繼承’過來的。

總會有些野心分子,畢竟你能造反起家,我當然也可以。

大概在三五十年內,各地難免會出現小規模的造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孫暠對名譽和名聲並不太看重,哪怕頂著個反賊的名頭。

與這個比起來,其他各種匪夷所思的政策,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明天之後,你我就要各奔前程了。”諸葛亮看向龐統。

“若有朝一日,你我當上三公九卿,自然還會在朝堂上見面。”龐統並不擔心什麼,在他看來,總有一天太尉的職位,必然會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