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同窗在第二天分道揚鑣,走向各自的仕途,也定下成為三公九卿的約定。

然後在動身之前收到訊息,公孫瓚投降孫吳,幽州已經全境收復。

“士元,留給你的舞臺不多了……”諸葛亮看向龐統,益州是孫策的攻擊範圍,而且記得沒錯的話,魯肅是鎮東將軍。

“給我等著!”龐統撂下狠話,立刻上了馬車,奔赴青州。

送別龐統之後,諸葛亮來到尚書檯,成為一名普通的郎官。

就算如此,從各州各郡匯聚過來的文書,其數量也是讓人咋舌。

“新人,你們幾個負責把政務分類一下,三天內要處理的緊急文書放紅色,五到十天內要處理的文書放黃色,可以在一個月內處理的文書放藍色。”上官把大量文書放在眾人面前。

新來的郎官有十個,可疆域也增加不少,各地匯聚過來的政務也多,人手還是不夠。

“那一天內要處理的文書呢?”有郎官詢問。

“那會打上加急的印鑑,直接送到陛下手裡。”上官回道,“最好快點,別讓陛下等急了!”

普通的文書工作,簡單而枯燥。諸葛亮覺得還不如到地方當個縣令,甚至縣丞都不錯。

《劍來》

隨即想到孫暠,他那麼看重自己,那麼讓自己過來,必然有深意。

一個上午,簡單歸類的文書進行初步審驗,然後送到尚書令那邊第一次處理,原本一人高的文書留下大概三分之一,這是尚書檯內部就能處理的文書。

說穿了都是些雞皮蒜毛,互相扯皮的事情。處理起來不僅耗費精力,且沒什麼成果。

自然,這些事情就落在尚書令,及其副官的頭上。

剩下三分之二的文書,歸類完畢後,送到三公那邊進行批閱。

最終到了未時前後,送到孫暠的御案上進行最終的批覆,用印完畢後,就立刻生效。

看了一圈下來,諸葛亮大概明白了,雖然根據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實則所有的文書,還是今天內就全部送到孫暠那邊。

本來還奇怪,這文書放著放著,不緊急的變成緊急了怎麼辦。

原來只是把最重要的分出來,優先進行解決,免得混在一起,不小心錯過最佳處理時間。

理論上,各地匯聚起來的文書,就算留下三分之一在尚書檯這邊,那還剩下不少。

三公有衙門,有屬官,把分到手裡的文書看完不難,可陛下最後還得再過目一次,怕是沒那麼快……

“都別磨蹭,過來拿文書,陛下批覆完畢了!”結果到酉時的時候,批覆好的文書已經全部送回尚書檯,諸葛亮當即被嚇到。

那麼快就批閱完,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連忙拿起一份,一目十行一掃而過,有三公衙門的初步裁定,然後才是陛下的批覆和用印。

三公衙門的確很用心在批閱,而陛下更認真!三公沒發現的地方,陛下都有註明。

“我們的陛下很厲害吧?”有官員來到諸葛亮身邊,“這還是改革後的情況,以前那麼多文書,基本都直接送到陛下那邊,分類和批閱基本都由陛下進行,再發放到三公衙門進行處理。”

諸葛亮聞言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大概明白孫暠為什麼把他放到這裡。

要跟得上他的步伐,首先這文書處理的速度,得先想辦法提升起來才行!

------題外話------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