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梨園秘味,同甘共苦(1)
章節報錯
林小麥盯著他,沒說話,麥希明又說:“就算是舌頭和牙齒也會有磕碰,我看古代故事,還有說兩個老朋友,一個喜歡林黛玉,一個喜歡薛寶釵,然後就直接打起來的……打完也還是老朋友啊。”
林小麥憋不住了:“噗嗤。”
一笑之下,滿腔鬱悶也就煙消雲散。麥希明看著她的笑靨,嘴角邊不自覺泛起笑容,扭轉方向盤,朝著那間“煎炸”飯店開了過去。沒想到開近了才發現,這家飯店單門獨樓,足足三層高,另一面才是正門,對著的是一條河溝,河邊芒果樹胸徑過尺粗,很是有年頭。
停好了車,走進門,接過門口迎賓知客遞過來的一束白玉蘭,林小麥隨手把白玉蘭別在白襯衫的風紀扣上,問道:“還有房間麼?”
穿著對襟褂子和墨藍暗花散腿褲的知客笑眯眯地說:“不好意思啊靚女,我們這兒不設包廂,不過有卡座,可以麼?”
林小麥說:“可以,給我們安排個安靜點兒的座位。”
“好的,請跟我來。”
知客小姐姐轉過身子,娉娉婷婷地朝著飯店裡走了進去。一樓水族箱,冰鮮檔,明爐燒臘,生鮮蔬菜,山珍菌菇……琳琅滿目,一眼過去滿眼生花。看到一個水牌上寫著“是日提供江鷗火車頭粉”一行粉筆大字,林小麥倍感親切,不禁和麥希明相視一笑。
“聲聲細語鶯鶯瀝瀝,但覺此刻有靚心情……”悠揚的篤撐伴隨著甜潤的紅腔,唱著新編粵曲,細細甜甜,傳入耳中,讓人眼餳骨軟,林小麥不禁抱住手臂,說:“真好聽……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麥希明說:“唱得是真的不錯。這是什麼曲子?是不是……還有唱腔之分的?”
林小麥說:“哎喲,那老闆可真的是大哥問二哥,二哥知道得也不多了。我只能聽得出這是紅腔,是散曲,別的就不怎麼清楚啦……”
倒是前面引路的知客小姐姐笑眯眯地接過了話茬,說:“靚女,能夠聽得出是紅腔粵曲,就已經是入了門啦。這首曲子是我們老闆自己寫的,叫做《遊藥洲》,沒有在別的地方聽過也正常,在別的地方聽過反而……”
小姐姐猛然剎車,微笑不語。林小麥也是會意一笑,說:“厲害了,我聽說粵曲很難的,要按照曲牌填詞,然後再配上梆簧鑼鼓。老闆好雅興——用了旗靠尾槍扇做櫥窗招牌,莫非是梨園行中退休出來的大老倌?”
知客小姐姐卻只是笑了笑,說:“我只是個打工仔,什麼都不知道呢。”
也就識趣地不再追問,林小麥和麥希明跟著小姐姐來到了小包廂裡。習慣性地,麥希明把選單遞給林小麥:“來,點菜。”
翻開菜譜一看,林小麥眼底閃過一絲失望:“我以為是遇到了名伶菜……冷手執個熱煎堆,可以來開開眼界。結果也還是掛羊頭賣狗肉。第一頁就是白切雞……雖不會出錯,但顯然就看見是普通粵菜館子的路數了。”
麥希明聽見,問服務員再多要了一本菜譜,慢慢翻看,邊看邊說:“就算再怎麼掛羊頭法,多少也有兩道沾邊的菜。否則的話粵地識家滿地走,懂吃的行家多如牛毛,怕是沒辦法撐三個月。剛才一路走進來,這兒的生意不錯,跟在我們後面,門口的紅凳陣上就有人坐下等位了。再看堂中食客,也是吃喝歡容,沒有什麼催菜吵鬧的……顯然是一間經營得法的食肆。”
林小麥聽見他這麼說,原本已經微微擰在一起的秀眉就稍稍放鬆了下來,指著菜譜說:“借油傳熱謂之煎,借大量油傳熱謂之炸。在本地家庭裡面,煎常用,炸不常見。既然來了,就吃些平日家裡做不到的‘了能’菜,比如這道……炸螃蟹,以及豬下巴。”
原本安坐的麥希明,頓時來了興趣,朝著前方挪了挪身子,說:“這道炸螃蟹……也配了圖,圖片卻跟肉餅差不多,看不出什麼特別來。為什麼要特意點上這道菜?”
林小麥說:“正宗炸螃蟹,就是這個賣相啊——難道是整個螃蟹放一起炸?不嫌扎嘴嘛?”
自從剛才定下了明日比試之後,她身上就好像長了刺,和平時溫柔講理的林小麥成了兩個人。麥希明不氣不惱也不低頭,仍舊沒事人一般,就連說話語氣也跟平日無二樣:“按你這麼說,應該這是直接拆了蟹肉來做的了?如果在過去,人工不值錢,倒是有些菜館師傅能做。現在都在趕快,求翻檯,求週轉率……能夠捨得下功夫的師傅不多了啊。”
“所以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林小麥微微一笑,繼續翻菜譜,說,“有豬天梯,老闆,你能接受麼?”
問明白了豬天梯是什麼之後, 麥希明搖了搖頭:“不是說不能接受。不過既衝著煎炸來,我們索性吃個熱氣餐,就點煎炸以及和名伶有關的菜好了。”
甚是贊成地點了點頭,林小麥說:“那好,既然這樣……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都有了,來一個天上飛的?雉子班……這是小野雞,做得好了,會很嫩滑的。從前粵人就擅吃野雞,那會兒都是野生的……野雞粥可以養胃,最適合老人食用。炒成芙蓉雞片
,是席間的上等菜。其實最好的吃法,是清蒸芙蓉片。那是我到梨園前輩裡做社會調查拜訪的時候,他再三跟我提起過的,那位老前輩都九十多了,提起清蒸芙蓉片,眼睛裡的小星星那是藏都藏不住……”
服務員這時送來滾水熱茶,麥希明幫林小麥燙碗洗杯淥筷子,問:“你們社會實踐倒是豐富多彩?”
瞥了他一眼,林小麥說:“你以為只有國外才有素質教育?國內的幾個一線城市在小學開始,也是分組實驗,出言獻策,演講才藝,一樣不落。再到大點兒,中學階段,就是各種的社會實踐了……好啦,扯遠了,老人家說那時候梨園學藝,幾個師兄弟同吃同睡同捱揍,練功的時候種種苦處如今老了想起來都成了難忘的童年趣事。逢年過節時,師母必定做清蒸芙蓉片,那才叫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