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秋姐烹鮮,再獻廚藝(1)
章節報錯
林小麥撅起小嘴,撒嬌道:“秋姐,我想進去開開眼界,可以麼?”
秋姐大大方方地說:“沒問題,只要你不嫌地方髒……”
林小麥大喜道:“不會不會,我家也是做餐飲出身的啊,怎麼會呢。老闆,你要一起來麼?”
麥希明當然要來,一行人進了廚房,只見兩口熱灶,其中一邊有個膀大腰圓的大個子廚師正在炒菜,耍開了“哪吒三鬧海”的功夫,兩尺直徑的大鐵鍋裡的小炒皇被他拋到半空中,劃一道漂亮弧線之後穩穩當當落入鍋內,不興許掉出半顆到鍋邊來。
爐火熊熊,噴湧而起,直接竄了半米高,大個子廚師把鍋坐回灶上時,已是滿鍋香氣,勾人饞涎。林小麥頓時來了勁,眼睛直勾勾盯著那正起鍋上碟的大個子廚師,說:“真有鍋氣啊……厲害了!”
秋姐邊給自己戴袖套,邊說:“那是員工餐!他們在大廳吃,你們是客人,去小院子裡。我大哥這兒的員工餐都是用自己出產的放心菜,做法粗糙了點兒,大魚大肉管夠!現在再來一個炒蕹菜就齊活了!”
打荷師父捧了一籃子洗淨摘好的蕹菜,放下蕹菜的功夫,麻利挑起兩塊腐乳,點酒巡味一起合成,迅速攪拌備好料放在了大個子廚師手邊。很是習以為常地,大個子廚師只是點了點頭,把鍋放在灶上,滑鍋寬油,香味就又傳出來了。強犧讀犧這候xI*ndI*ngdI*An章汜
林小麥不自禁道:“一氣呵成哦……”
麥希明一愣,還在思忖林小麥話裡的意思,就像電影裡的快動作一般,那大個子師父迅速把調和好的腐乳汁貼著鍋邊團團一轉加入,鍋內已炸得略焦黃散發濃郁香味的姜蒜頓時越發香氣撲鼻。三兩下翻炒,倒入蕹菜,大個子師父調轉鍋耳再三兩下翻炒,前後不過十幾秒功夫,一碟子青綠香氣誘人的椒絲腐乳炒蕹菜就上了碟子。
麥希明震驚了:“平時飯店裡平平無奇的炒蕹菜,竟然這麼考功夫的麼?”
笑吟吟地看了他一眼,林小麥說:“當然啦。越平凡的東西,越考功力。師父動作慢了,炒出來的蕹菜就發黃;調味不對路,就會不好吃……就你看剛才打荷師父滴入的幾點料酒那細節,就是給腐乳增香的同時,還能壓下腐乳裡的豆腥味。有的飯店不會這一招,炒出來的菜就發鹹,時間久了,還會出水……”
麥希明很是贊同地點了點頭,說:“你說得有道理。同樣地,國外的烹飪學校,第一課其實學的也是煮麵條、煮奶油濃湯這些基礎。奶油濃湯按道理是誰都會做的。材料也無非就是牛奶、洋蔥、蘑菇、芝士、水這些搭配……但有明星廚師跟我說過,光是一道奶油濃湯,就足夠他研究一輩子。”
把已經殺好了的大魚,用乾淨的盆裝著,回到他們跟前,秋姐笑著說:“西廚那一套和我們又不一樣了。粵菜裡也有中西合璧的玩法……在我們縣城裡就有。和洋城味道截然不同的西洋古早味。不過呢,如今在我們家,就不玩洋人這套啦。銀絲貫頂——這道魚餚,兩位吃過沒有?”
林小麥沉吟著說:“我聽說過……”
跟她幾乎同時開口,麥希明也說:“我看到過資料……”
秋姐一抿嘴巴,看著林小麥道:“那麼……你聽說過的銀絲貫頂是怎麼樣的呢?”
無意識地摩挲著下巴,林小麥眼珠子轉悠著,陷入回憶中:“銀絲貫頂,又有名字叫金蘭相契。傳說是洋城裡一名擅長廚藝的西關小姐所發明。那位西關小姐有一位金蘭姐妹,分別訂婚。但金蘭姐妹體弱多病,常常不思飲食,西關小姐聽說鮮魚容易消化滋補體力,就想法子把鮮魚取骨成片,以香湯烹飪,送給姐妹吃。”
“然而沒多久,那金蘭姐妹還是生病夭亡了,女子從此每年在閨蜜冥壽做這道魚菜,即使嫁為人婦仍舊年年不改。一堅持就是一輩子,她做的次數多了,透過家僕傳到了外面。因為是一個閨閣大小姐創造的菜,就有那些自詡風流的人物特別追捧,風行一時。”
“等到建國後百廢待興,這道精細菜就漸漸沒落了。一開始是會做的人不能做,到後來會做的人都沒了,索性直接失傳……”說著說著,林小麥看向麥希明,“老闆,海外有很多華人早年出去的,聽說有些地方儲存傳統老菜譜反而比國內完整,你們在外面,是不是見過這道菜?”
讓她失望地,麥希明搖頭,他說:“沒錯,銀絲貫頂的菜譜還保留著,而且在海外的高檔中餐館也有銷售,但做法上已跟原來的差別很大。倒不如說……像去骨版的西湖醋魚上新增了白菊花花瓣,只是頂了洛陽名種牡丹‘銀絲貫頂’這種好聽的名字罷了。”
“海外的就別說了……就算是洋城裡,關於銀絲貫頂,也只是留下了十二字傳說。”林小麥扳著手指頭,接著說:“‘銀絲開富貴來,不見骨玉冰清’,很難用言語描述,但它特別考刀工和火候,且流派眾多。如果不是名師傳承,沒辦法掌握其中訣竅……所以幾乎沒有人做了。秋姐你的銀絲貫頂是洋城派,還是清城派,又或者是老闆那樣的——留洋派?”
誰知道秋姐咯咯笑:“都不是,我的是自創派。我自個兒琢磨的,也許不正宗,但絕對好吃。”
麥希明頓時來了勁兒,興奮地說:“創意菜麼?那就更好了!”
林小麥疑惑地撓撓鼻尖,不解的目光投向了秋姐。秋姐走到了砧板前,說:“這道銀絲貫頂在洋城裡也是二十年沒有人做了。我當時也是看一本老菜譜提到這幾個字,走遍了洋城卻沒有吃到,我就在想……我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把這道菜復原出來。說不定,也是另一種保全的方式呢……”
指了指盆裡分解處理好的魚塊,秋姐說:“要做銀絲貫頂,一定要大魚。但是大魚難養難儲存,口感也沒有兩三斤的魚鮮嫩,普遍認為魚大肉老……最近幾年也越來越少餐館做大魚了。這是造成銀絲貫頂失傳的重要的原因……”
林小麥和麥希明交換了個眼神,異口同聲說道:“竟然問題出在原料上?”制大制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