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詩魚腩,東坡魚腩(2)
章節報錯
抽取牛耳尖刀在手,李順把刀尖插入雪石斑魚頭中不過半寸的位置,輕輕切開魚下巴。直接伸手進魚頭內,勾出兩枚雪白渾圓的骨珠。細心把骨珠上沾著的血跡擦拭乾淨,李順笑道:“你別急,聽完再說嘛……吶,這就是白骨珠。可以入藥的。謀叔,是不是立刻就要用百草金埋起來?”
葉賢謀擺了擺手,說:“先沖洗乾淨,就這麼擦擦就去埋灰堆裡,不髒啊……好吧,我們剛才說到哪兒來著?”
林小麥說:“你說到,李三詩的孫子仿製出了響油鱔糊……”
“哦,對對對,”葉賢謀說,“本來一切就緒,就在壽宴當天,打荷師父卻出了亂子。不小心把已經做好了的響油海鱔打翻了……那可是大掃興的事情啊。怎麼辦才好呢……要是老人受到了刺激,怕樂極生悲。要重新做……海鰻已經不夠了。”
“李振池情急之下,用邊角剩下的大魚腩、蝦仁、海鰻,切成條兒,織出一個‘壽’字,溫油定型,勾芡調味。老人左等右等,沒等到響油海鱔,卻等到了碩大的壽字。品嚐之下,軟滑美味,俗話也有說了……老小孩,老小孩,老人立刻高興了,把響油海鱔忘了,問這道菜叫什麼。”
“恰好這時候,兩廣總督大人專程送的賀禮也到了,李振池眼珠子一轉,請那位使者取名字。使者就說,既然是專門給老人做的菜,就乾脆起名叫三詩賀壽吧。這道菜也就傳下來了……現在雷城那邊,還是叫三詩賀壽。傳到了省城來,省城人實在,就叫三詩魚腩,或者三詩腩。”
聽完這段故事,麥希明頗有些無語:“創意是很有創意,但是老人家始終沒能吃到自己想要的口味吧?這聽著倒是像某種無良小超市,一些上年紀的老人家去買東西,支付了現金,對面卻用糖果代替找零似的……不對味呢。”
葉賢謀一拍大腿,大聲說:“沒錯!但耐不住人家當事人也受落,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且,最終也是種種陰差陽錯的,造成了這道名菜啊。”
看著還頗有些想不明白的麥希明,林小麥抿嘴輕輕一笑,說:“雖然我不是當事人……不過我倒是能夠理解那種心情。我和妹妹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佈置作業,給家裡人做一頓飯。爸爸喜歡吃清蒸排骨……那天不知道怎麼了,就是買不到排骨。佳茵就說,瘦肉是豬身上的,排骨也是豬身上的,就做個清蒸肉吧……我竟然也覺得很有道理。”
一時之間,麥希明臉上肌肉詭異扭曲起來,似笑非笑的:“哈?”
林小麥翻了個白眼道:“我們還做出來了!而且……爸爸吃了,吃得很開心。其實現在想起,那碟子榨菜蒸瘦肉,真的是難吃極了。可是爸爸還猛誇我們做得好呢。我大膽猜一下,哪怕放在一百多年前,看著自己大孫子費心費力地給他做賀壽菜,李三詩老人的心情……是不是就跟我爸當年那樣呢?”強犧讀犧
麥希明摸摸下巴,微微點頭:“唔……你說得倒是有道理。咦,阿順這是要熬魚湯了麼。把魚頭魚骨全都斬碎了啊?”這候章汜
已經收拾歸攏了切成碎塊的魚骨,李順笑道:“這是我自個兒琢磨出來的急就章熬湯法……今天時間緊,正好用上。且等我滑滑鍋……”
林小麥主動上前道:“來,我給你打荷。”
她動作快,麥希明想要再搶先已來不及了。只見小麥把炒鍋鍋鏟放好了位置,整得妥妥當當的,李順讚許地看了看她:“靚女,人長得好看,又能幹……看樣子,也是長年在廚房裡幫忙的?”
葉賢謀大聲說:“她家可是老字號了……你別看她小小年紀,在廚房裡的時間,分分鐘比你還長。不過,我來幫忙打荷就好了,粗重功夫,輪不到你客人來做。帶著你老闆一邊看著,別讓人只看了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
熱鍋冷油,原地三圈,李順耍弄炒鍋的功夫雖達不到哪吒三鬧海的境界,卻也中規中矩,看了一眼他滑好的鍋,擔山文讚許地點點頭:“很好,傳給你的手藝沒見丟啊……我本來還擔心你一個早餐仔,學我的熱廚心得口訣,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呢。 ”
李順聽見擔山文誇獎自己,頓時眼睛都發亮了,喜滋滋地說:“你說的嘛,學了就得用得上。我這邊做炒碼,日常把你老人家教我的東西翻來覆去溫習的啊……不過限於成本,沒辦法做到高檔酒樓那樣,三油潤鍋……只求‘盡力’兩個字而已。世叔,現在是五成油溫,煎香魚骨,對吧?”制大制梟
擔山文說:“是,你儘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來做。海鮮湯粉這方面,你是行家,積累得比我多多了。我也來看看……”
聽他這麼一說,李順平凡的面孔上頓時亮起了自信的光芒,舒展開手臂,把剁得幾乎成了骨碎肉沫的魚骨倒入油鍋內。貪婪地嗅著撲面而來的魚腥香,林小麥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他這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析出魚骨頭裡的蛋白質,所以把魚骨剁得這樣碎小!那是很簡單的數學原理,增加表面積……這種手法,在高階飯店裡很少見到。倒是街頭巷尾的食店裡,那些又不願意用增白劑倒煉乳,過不去良心關,又想要求快追量的老闆們,想出這種兩全的招數來……”
魚骨剁得細,不過三言兩語的功夫,已經散發出獨有的焦香味。帶著幾分刻意賣弄一般,李順抄鍋離火,凌空一翻,一面焦黃的魚骨在半空中扯出道標準弧線,沒有被煎到的另一面整整齊齊落入鍋中,沒有濺出一星半點來。不光葉賢謀、擔山文兩個老前輩露出讚許笑容,門口湊熱鬧的食客們更加紛紛大聲叫好!
不過略煎了幾分鐘,李順說:“魚骨細,滿地金,要放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