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蘇紅荔的搭配不光賞心悅目,更是刺激味蕾。林佳茵自己夾了一個紅荔入口,蘇葉清爽醒神直通鼻竅,她情不自禁打了個冷顫。恰好那邊桌子傳來短髮女士一聲嬌嗔:“哇,好酸爽!”

二人不約而同回頭一看,原來那邊的人點了和他們一樣的菜,短髮女士正毫無形象地把荔枝整個往嘴裡塞。程子華噗嗤一笑,扭開臉把並不見半點髒汙的眼鏡拿下來擦拭,末了才慢條斯理夾起一個紅荔嘗味:“嗯,果然別有風味……”

還沒等面帶得意笑容的林佳茵開口炫耀,那名廚師去而復返,來到林佳茵跟前微微一側身,讓手中端著一盞帶火瓷碗的中年人讓到了林佳茵與程子華面前。

也都不等林佳茵與程子華說話,中年人手腕一晃一盤,將帶火瓷碗中微微沸騰的醬汁均勻灑到了幹炒牛河上,這才面帶笑容地看向了林佳茵。

微微一抽鼻子,林佳茵飛快抓起了筷子,輕輕夾起少許蘸了醬汁的河粉放進口中:“天降甘霖助蛟龍.......以前只是聽老爸說起過做幹炒牛河的老師傅,各自都有一種或是幾種提味增鮮的醬汁,輕易都不亮出來,只有遇見當真老饕或是積年主顧,這才偶爾拿出來鎮壓場面......今天真是有口福了。”

程子華微訝:“剛才河粉裡不是已有醬汁了麼?這會兒會不會反而添了重味?”

林佳茵仍舊是一箸河粉夾到他碗中:“老闆,你試試不就知道了?手中竹匾似淘金,晃得沙盡方成粉。這裡的河粉是用竹匾加紗布,一層紗布一層粉漿,千搖萬晃而成。吸收味道會稍為慢一點,也就是剛才讓你慢慢吃的緣故了……而現在,師傅是在已炒得了的牛河上,再行錦上添花……”

這個高大的中年男人,正是擔山文,對著林佳茵比了個大拇指,又對著程子華一個大禮。待程子華嘗過了牛河之後,才道:“先生,感覺如何?”

程子華微微一嚼,頓時眼睛一亮:“不油不膩,風味無窮。牛肉嫩滑不柴……吞下去後齒頰留香,可以……充分享受澱粉的快樂!”

擔山文哈哈一笑,說:“今日有緣,得遇識家。真是緣分。我的這味甘霖助蛟龍……也是很久沒有使出來咯!就像這位女士所說,我們家堅持不用外面粉廠做的沙河粉,堅持自己工場加工,以竹匾制粉竹刀手切,加上每日現殺新鮮跳跳牛肉搭配。再加上底味調和,用來做生意就已經足夠。今天在前面三家店裡吃出無數問題來的,就是您二位吧?”

程子華摸了摸眼睛,略感尷尬。林佳茵大大方方地承認:“沒錯。我們說話是耿直了點……但是絕對不會有惡意。”

擔山文嘆氣道:“我本來也以為你們就是地中海派來找茬的……我的這個師兄啊,當年同門學藝三年。後來他出師我遊學,等我正式上灶掌勺,他已是正經二廚。誰知道我遲來先上岸,最後走運做成了如今一肩挑四海的局面……他心裡就一直藏了道氣,鑽了牛角尖,收徒開店了還念念不忘來把我這個主廚的位置給挑了。我們師兄弟的陳芝麻爛穀子,說出來讓兩位笑話……”

程子華拉開了身邊的椅子讓擔山文坐了下來,林佳茵給他倒了杯茶說:“一場誤會,別往心裡去……我和我老闆都覺得挺可惜的,有一些菜明明可以做更好,卻這這那那的原因,沒有發揮出原有的水平。呃,只是我不成熟的小意見啊,你別往心裡去。”

眼睛亮閃閃地盯了她一眼,擔山文說:“小姑娘,你又說到點子上了。唉……只不過,如今收徒難啊。好多年輕人,從廚師學校一畢業,就直接上灶……再想要精進,又會說何必。就好比這道甘霖助蛟龍吧,光憑第一道汁水底味,已足夠賣錢了。想要往前一步調出明火醬,就有人認為多此一舉……”

意猶未盡地再夾了一箸炒牛河,程子華說:“怎麼會多此一舉呢?加了二道提

鮮汁,味道簡直就是上了一個層次啊。”

擔山文手指無意識地輕叩著桌面,點頭不已:“是啊……本來嘛,炒牛河這種東西,就是從前宴席到了收尾階段,大家酒足菜夠之後填肚子的。必須要用料足,火候夠,分量重,汁稠味濃,熱氣騰騰,才能夠喚得醒被燒酒麻痺了的味蕾,壓得住被菜餚填得將夠未夠的肚腸。”

“想那東山少爺在畫舫明樓裡,才剛吃過了宴席,又賞罷了名伶淺酌低唱,看夠了舞姬輕歌曼舞,撤下殘席賞了底下伺候的人。聰明的廚子重新用珠油生抽調好了汁,烈酒燒掉珠油的厚重膩味,倒入冷掉的炒牛河裡,立刻再次熱氣騰騰起來,辛苦一晚上的窮苦伺候人又有了打牙祭的機會……”

“也是有了些奇妙緣法,這手甘霖助蛟龍的手法,不知道如何竟登堂入室。不但讓城裡的本地權貴富豪嚐了鮮,更加投了原本愛油愛鹹愛甜的洋大人的喜好……從此在沙面鵝潭十三行裡流傳開去,有那麼一段日子,不管是炒牛河,炒什錦還是炒肉熘肝,都愛淋上這麼一遭……後來又因為工序繁雜,在如今日漸式微。今日也是我這老傢伙見兩位識貨,實在沒忍住,一時技癢畫蛇添足了一次啊。”

深表贊同地連連點頭,林佳茵略帶感慨道:“不怕師傅不教,就怕徒兒不學……從前也有人來拜師跟我爸學藝,後來也有吃不了苦離開了再沒聲息的,也有咬牙堅持下去,最後回鄉也創業成家了的……就算是學到了手的,願意鑽研和不願意鑽研,往往十年八年後差距也千萬倍……”

程子華指著那道紅荔照青田說:“擔山文……大師傅,這道仿生荔枝,應該是你自己創造的吧?粵菜中廚傳統做法裡,很少見。”

擔山文帶著淡淡的驕傲道:“大師傅不敢當,叫我大隻文就行了。是,嘗得千般味,拜了百位師,我有幸一肩挑四海,自不能墨守成規,要推陳出新,才不枉我的師傅們教了我許多真本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