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徹底成為了中海國際電影節的當頭炮。

影評人杜向海也第一時間為這部電影寫了長評。

「看過很多老師改變學生的電影,看完之後往往都帶著滿腔的動力和激情,充滿著讓人努力奮鬥的力量。但《放牛班的春天》卻有著微妙的不同,看完之後覺得溫暖又感動,這大概是影片的氣質在作祟吧。

這部電影相比於其他的熱血青春電影更加細水長流。雖然從開頭的壓抑嚴肅,到彼此都慢慢開啟心扉,再到最後的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卻面臨分離,這些情節都和其他的電影相似,但不那麼完滿的結局卻讓這個故事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和無奈,更顯動人。

音樂是貫穿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元素,孩子們的歌聲從一個個的毫無技巧參差不齊,到最後能配合著唱出美妙的音樂,是馬修先生,也是孩子們共同的努力和進步。音樂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也改變了他們處世的方式。

可以說電影真正的把天籟兩個字詮釋了出來,聽說這部電影的配樂請來了古典音樂大師親自操刀,果然不同凡響。

馬修老師不是一個一味袒護的一味相信愛的教育的熱血老師,他經歷了很多世事和人情,他也有妥協的時候。但他相信音樂的力量,有眼光去看到孩子們的才華,有耐心去呵護孩子們在音樂上的一腔熱忱。皮埃爾每一次歌唱的時候,我都見到了一個真心熱愛音樂並且有著音樂天賦的孩子,幸運的是他能遇到馬修先生這樣願意去呵護他幫助他的老師。

非常不捨得這樣的老師黯然離開他愛的孩子,但也非常喜歡最後馬修先生被辭退的時候的一段,他帶著失落走出教學樓看到沒有一個孩子來送,但當他再走幾步,就見到那些孩子們折的紙飛機、見到視窗不斷揮舞著告別的小手,聽到孩子們為他唱的那首歌:

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向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

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

其實,這世界就像《放牛班的春天》裡的「池塘畔底」,每個人都在肆虐著,東衝西撞,好像都是這個世界的錯一樣。

電影的精彩和精妙之處在於,每個人都能在學校裡的孩子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後看著一個不妥協的禿頭老師,對著這個虛妄的世界進行著一次又一次衝鋒,以音樂的方式,以溫柔的方式,以不動聲色的方式。

他來到「池塘畔底」之前,已經見證了生活的苦難。

電影裡他也曾絕望,鬱郁不得志。

但是他從不曾放棄,不得不說李易導演真的是越來越厲害了,做為最擅長煽情和催淚的導演,這一次,他卻保持了極大的剋制。

其中的剋制,剋制煽情,剋制講道理,剋制說一切教條式的話語以及名言警句。

它只試圖安靜地講一個故事,講一個普通人對抗世界的無趣和荒謬,無聊和虛妄,惡意和醜陋。以一首黑夜之歌的方式,以一種結尾裡是燦爛盎然的方式。

它是在講一個東衝西撞渴望得到回報,丟盔卸甲之後在不經意發現一絲生活的意義,不經意間得到了生活的回報的故事。

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故事,也是平凡的人能夠到達的故事。

我們有很多關於教育的影片,但是總是會不經意間,試圖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

但是《放牛班的春天》並不是!

這個電影的內容和名字真的吻合,放牛班是不安分學生的總稱,而春天就是他們新的人生。

馬修進入學校的第一天,就被迫點一個學生關禁閉,因為這個孩子惡作劇用墨水瓶把管教員的眼睛砸傷,馬修老師知道誰是罪魁禍首但是他沒有選擇把孩子交給冷酷的校長,

而是和他約定。讓這孩子去照顧管教員。管教員也因此很感激,說道:你並不是無藥可救,其實你是個好孩子。雖然是一句平常的話,但是卻讓這個囂張跋扈的孩子沉默了。

這個方式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做的很少的,大家都提倡誰的錯誰擔,

遇到這樣的老師,我相信哪怕是那樣的被認為是「放牛班」的孩子,也會沉默,為什麼?

因為從來沒有人對他們說過,其實你是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