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這麼覺得,抱歉,說實話,我反倒是覺得,這種電影最好還是別碰為妙。」林雲斌突然開口道。

「哦?為什麼?」陳問皺眉問道。

「你們不覺得,這個小丑他所有積極的舉動,都是無意志,無目的的?」林雲斌反問道。

「哦?為什麼這麼說?你有何高見?」陳問繼續問道。

「首先,李導,我單純的就事論事,《小丑》的故事,如果拍成電影,我不否認,這會獲得很高的評價,因為這裡面的小丑,在我看來,幾乎可以說迎合了當下社會的底層。

甚至於,會不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小丑》給予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遇到困難,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不會學小丑那樣,反擊報復這個社會?」林雲斌說道。

「你這話說的,如果這個社會,靠一部電影就能夠影響,那會不會太脆弱了?說難聽點,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那麼容易,那麼輕易地被影響,那乾脆不要拍電影了。」陳問不以為然地道。

李易不置可否,電影是否能影響到觀眾?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

這還是需要分人!

其實過去李易一直拍的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是「正向」的!

至少在精神層面是正向的!

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其實在精神層面也同樣的是正向的,畢竟,最終瑪蒂爾達迴歸了主流社會。

而《小丑》真的不是什麼正向的電影。

這也是為什麼李易明明早就已經有了這個故事,卻一直束之高閣的原因所在了。

單純地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小丑》的確是一部非常好的故事。

也非常適合電影創作!

但是李易猶豫和糾結的地方就在於,這樣的電影,拍出來,會不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這個時候,林雲斌繼續道:「我之所以說,小丑沒有意志,真的不是胡說的,聽了剛才的故事,說實話,我真的很難對這個故事喜歡的上來。

因為裡面的小丑做的每一件事,給人的感覺,都不是主動的,幾乎都是被動的!

比如小丑為何殺掉三位華爾街人士?

是因為他自己想要這麼做嗎?

不,是因為他需要自衛,且自衛的武器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陰差陽錯由別人給他的。

還有小丑為何殺掉自己的母親?因為她一直欺騙她,曾經還縱容虐待她。這位母親一直絮絮叨叨的寫信,可是她不關心亞瑟,也不認可亞瑟。

小丑如何去到莫瑞的脫口秀的呢?是他主動要去的嗎?不,不是,不是他要去的,是對方主動找他去的。

小丑為何殺掉同一個劇團的另一

位小丑?

因為他先是嫁禍小丑,打小報告令他丟掉工作。然後他這次登門的關心也是虛偽的,他不是關心小丑,只是希望自己脫罪。

對於真的關心小丑的那位呢?小丑溫情脈脈地放他走了。

小丑如何重創兩位追捕他的警察呢?他什麼都沒做,警察陰差陽錯的被其他抗議者阻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