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這個電影,李易很用心。

花費的心思也是比之前的其他電影要多不少,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這是年代劇。

而且很多東西,李易自己瞭解的並沒有那麼的深刻。

導演拍一部電影,首先要自己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雖然說拍電影就是講故事,講好一個故事,大概就是一部好電影。

但是顯然,有些電影,不止是講故事那麼簡單。

這部電影,李易還特意拉了陳問等老朋友們一起探討交流,主要是,相比起李易,其實陳問,林雲斌,還有周果,唐路他們這些人,反而比李易瞭解的更深刻。

特別是唐路,可以說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而且唐路的父輩就是工人,雖然不是在郵政系統工作,但是卻也異曲同工。

看完李易的《那山,那人,那狗》的初稿。

陳問最為驚訝:“我記得李易你是在港島出生,應該沒有經歷過這些吧?怎麼會突然想到要拍這樣的一個故事?”

不怪陳問這麼問,因為《那山,那人,那狗》這個電影,在李易的記憶之中,最初的時候是,後來才改編成電影的。

可以說,雖然是一部有著獨特的時代烙印的作品,但是卻非常的寫實。

而寫實的作品,很多都是有原型的。

那個年代的內地和港島,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而且李易那個時候才剛出生,更談不上對這方面有什麼經歷。

“這段時間有些喜歡上了那個年代的作品,看的多了,就想著拍一部那個時代的故事,所以就有了一些靈感,因為那八十年代,是個大變革的時代”李易緩緩地說道。

與此同時,唐路放下劇本,眼角卻有了淚滴。

“呼!寫的太好了!”唐路感懷地道。

“對了,唐導,我記得你老爸以前是放映員對吧?”陳問陡然想起來了。

“是啊!”唐路點了點頭。

其實當年李易拍《天堂電影院》的時候就曾經向唐路取經過。

“說起來,當年小時候,那個時候,放映員還是非常吃香的,屬於八大員之一,小時候,我對我老爸的工作,可以說特別的自豪,有時候也會跟著老爸去鄉下放電影,那個時候電影放映可和現在不一樣,沒那麼便捷,放映機非常笨重,而且影片是一大盤一大盤的膠片,我老爸每次都要騎著腳踏車載著好重好重的放映機電影膠盤。

其實特別辛苦,但是放映員不管去哪個村放電影,都特別受人尊重,因為那個年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很少,鄉下就更少了。

所以,小時候,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想幹什麼,我當時想都沒想就說想要當放映員,我還記得,當時站在講臺上,老師問我為什麼,我就無比自豪地說,因為我爸爸是放映員!

當時其他的同學別提有多羨慕了。”唐路說起來臉上都帶著一抹笑容。

“當時我老爸去鄉下放電影,我央求著他帶我去,在鄉下放電影,幾乎是每家每戶都會提前搬椅子搬凳子提前去等,孩子們更是像過年了一般開心。

而那個時候的放映員可不止是放映電影,還要負責講解電影,我老爸坐在那裡,一邊放映電影一邊給鄉親們講解電影,真的好神氣!

也是從那個時候,我萌生了,未來一定要當一個和爸爸一樣的放映員。”

“可是隨著漸漸長大,隨著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來考上了大學,漸漸地就從想要當放映員,變成了,要拍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另外一種子承父業吧,所以,我特別能理解李導你寫的這個故事裡面的郵遞員父親的那種堅持!

其實說白了,郵遞員和放映員,在那個年代,很多時候,是相似的!

他們都以自己的工作為榮,郵遞員跋山涉水,為人們送信,而放映員同樣的也是跋山涉水,為鄉親們帶去了精神上的娛樂。

但是就如同當年的我一樣,雖然很佩服我爸爸,可是不怕你們笑話,我長大後,最受不了的是,當放映員其實很辛苦,是的,我覺得自己吃不了那個苦。

我爸爸其實很希望我接他的班的”唐路說著,忍不住掏出煙來每個人發了一根,然後點上。